據Wind資訊不完全統計,未來一周內有將近30款外匯理財產品處于銷售狀態,這相對于前段時間外匯理財產品幾乎完全“銷聲匿跡”的現象似乎漸有起色。與此同時,一些于去年售出的外匯理財產品隨著投資期限結束的臨近,紛紛被各家銀行提前終止。 “主要是這些產品發行時利率較高,去年全球各大央行紛紛降息,收益自然也受到影響。根據規定,銀行有權在收益結算期選擇提前終止。”中行理財師趙世杰表示,對于手中外幣較多的市民而言,短期內除外匯理財產品外,還可選擇外匯儲蓄。 外匯產品集中發行 記者了解到,中行的“匯聚寶”外匯理財產品目前進入了春節后集中銷售期,此次發售的“匯聚寶”共有5個幣種8種產品可供選擇,分別為美元、歐元、澳元、港幣和加元,投資期限有2個月、3個月或6個月,均為保本型產品。 中行發售的8款產品中的“2個月澳元匯市爭鋒”的最高預期年收益率為4.00%、“3個月美元匯市爭鋒”的最高預期年收益率為1.80%。以該澳元產品為例,產品以美元兌日元匯率為掛鉤指標,在2個月的投資期內,只要任意一個觀察日里掛鉤指標曾經高于或者等于事前確定的觀察水平,投資者即可獲得4.00%(年率)的收益率,反之亦可獲1.2%的保底收益。 趙世杰介紹道,本次發行的產品本金安全有保證,且投資期限較短、資金流動性較強,是目前低利率水平市場上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選擇之一。 他強調,由于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大幅降息,目前國內各家銀行外幣的存款利率較去年年初均有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對上述保本浮動理財產品,如投資者對短期外匯走勢的判斷較有把握,可考慮進行適當投資以博取遠高于市場平均利率水平的收益。 普益財富張星提醒,這并不表明外幣理財產品發行數將大幅增加,因為多數外幣理財產品為部分商業銀行按照其發行規律發行,投資于債券及金融衍生品市場。更為明顯的變化是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數出現萎縮,主要因為目前各商業銀行正處于對市場和政策進行研判階段,致力于尋找符合其業務發展和具有競爭力的理財品種,從近期市場中部分商業銀行嘗試投資于新領域可以觀察出這點。 利率風險是主因 從去年底開始,內地商業銀行就開始紛紛提前終止一些外匯理財產品的合約。去年12月16日,建行“匯得盈”2008年第13期外幣理財產品3個月美元、3個月港幣、3個月歐元、3個月澳元產品宣布提前終止。此前,光大銀行“同升二十一號”美元投資產品也提前終止,該產品投資港股市場,受港股深跌影響,產品最終選擇提前終止,最終實現5.0%的收益率,而其預期收益率為9%。 “去年全球各央行紛紛上演降息'大戲’,而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多與利率、匯率等掛鉤,而且去年發行的外匯理財產品有不少是非保本產品,這些產品的收益自然遭受極大的沖擊,而選擇提前終止則能減少一些損失,能多保住一點是一點。估計隨著更多外匯理財產品可變期限的到達,其中大多數產品都會選擇提前終止。”建行理財師趙剛指出。 不過,他同時表示,盡管去年的外匯理財產品虧損較多,但是今年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此類理財產品仍有一定的投資空間。 “各國貨幣利率的大幅下降,是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張星表示,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保本類外匯理財產品大多是投資國外銀行間債券票據或者直接存往國外高息的銀行賺取利息,這決定了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國外的基準利率息息相關。外國央行的每一次降息,都會帶來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的跳水。 此外,匯兌風險也是投資者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例如,去年上半年投資澳元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還在為賺澳元升值收益而興奮,但下半年澳元、歐元等外幣匯率的大幅跳水則讓他們苦惱不已,匯率損失高達40%的產品比比皆是。投資者如果暫時不需要使用外匯,可以盡量兌換成人民幣或者選擇銀行的外匯定期存款。 如何選外匯理財產品 如今選擇外匯理財產品不再像從前:以前投資者不用花心思,存在哪家銀行都無所謂,而現在各個銀行推出的產品都不一樣,不僅差別性大,而且專業性很強,許多術語和設定搞得投資者一頭霧水。那么投資者如何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呢? 建行理財師趙剛分析認為,首先要看風險承受力選產品。現在各銀行推出的外匯結構性存款有固定收益的,還有浮動收益的。對于比較保守的投資者來說,固定收益的外匯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收益穩定且比同期存款利率高而且風險小;浮動收益產品則適合能夠承受高風險、期待高收益的投資者,同時,這類浮動收益產品結構也較固定收益產品復雜,所以需要投資者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有所了解,對國際經濟走勢有一定的判斷。 其次要抓住產品本質。從表面上來看,不同的產品在幣種、收益率、期限等方面各不相同,究其本質,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參照產品(利率、匯率、黃金或其它)的不同,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參照產品需要具體達到的條件。 然后再看清“收益率”。浮動收益產品的收益率下限很低甚至為零,但這些浮動收益產品的上限都十分高,以此來吸引投資者,但需提醒投資者的是,這類很吸引眼球的高收益率背后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其所謂的最佳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實際收益率,因為這些最佳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是要達到一定條件才能實現的,也就是說參照的匯率、利率、黃金價格或指數等要達到協議所規定的水平。 “掌握贖回權很關鍵。”中行理財師趙世杰補充道,有些產品規定只有銀行有提前終止存款協議的權利,這樣投資者就處于被動的地位;有些賦予雙方都有提前終止協議的權利,但由于銀行的整體操作流程和人員都很專業,又享有信息上的優勢,所以投資者也處于不利地位;還有些產品只賦予了投資者提前終止存款協議(即可提前支取)的權利,當然這樣的產品在收益率上就大打折扣了,而由于投資者不可能把與產品相關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仔細的研究,因此,大多數也都不履行此項權利。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