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CPI6年來落入負值區間,但就此判斷降息空間大幅增加的依據并不充足。2月份的CPI數據出現同比大幅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統計的基期效應和去年同期春節造成價格上漲的因素造成,而從環比的數據看,最近的消費價格已經逐步趨于穩定。盡管未來幾個月由于基期因素,CPI同比漲幅依然可能在負值區間徘徊,但這主要是由于統計因素造成,判斷通貨是否進入緊縮區間依然有賴于同比的數據變化情況。 就目前的數據變化看,雖然PPI的數據依舊持續下滑,但由于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目前已經企穩,原油期貨價格由前期的30美元-35美元回升至45美元-50美元區間,受到歐佩克大量減產保價影響,后期成品油價和化工類產品的價格再度持續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而有色金屬等期貨產品價格近期也出現穩步回升,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導致的PPI下滑將告一段落,后期PPI的環比很可能出現回升。 構成CPI的另一主要成分即食品、食用油等價格,自去年年底以來已經逐步趨于穩定,豬肉、鮮菜和食用油價格都有一定的回升,2月份的食品價格上漲0.8%,顯示出食品價格已經不成為主導CPI下滑的主要動因。特別應當留意的是,今年的春節是1月份,在春節所在月份往往食品價格會出現明顯上漲,在之后的月份出現回落,因此,2月份的食品價格上漲這一數據有力地說明了食品價格穩中有升的趨勢正在得到加強。 而從影響到市場價格最重要的因素即貨幣供應量看,自去年10月以來,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統計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增速連續兩個月持續回升,12月末、1月末同比分別增長17.8%、18.8%,達到2006年6月以來最高,2月份的同比增幅據測算更是超過19%。充足的貨幣供給對于抑制通貨緊縮的作用十分明顯,而中央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更是拉動PPI價格回升的重要推動力。 顯然,從目前的市場環境看,2月份CPI和PPI同比數據雙降很大程度上是由統計因素造成的,盡管未來還有可能出現連續數月的雙降走勢,但并不能說中國因此進入緊縮周期。基于這一因素,筆者認為,短期內央行可能受CPI和PPI數據影響,再度小幅降息,但長期看這次降息很有可能是本輪降息周期的終結。因此,投資者應謹慎考慮債券的配置比例,在降息后適當減配部分收益率較低的長債品種。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