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央行宣布建立香港與內地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安排。此前,央行已與香港金管局建立了兩地支付互通安排諒解備忘錄。 根據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該互通支付安排將于3月16日在兩地正式運行。 本次互通安排,央行首批開通了四個常用支付幣種,即港元、美元、英鎊和歐元。而根據市場需求,央行將決定是否在未來開通其它的幣種的跨境支付業務。 商業銀行人士介紹,在該互通安排沒有建立之前,商業銀行的外幣支付清算大致通過兩條途徑。一種是,國內銀行與銀行之間發生的境內外幣清算業務,可以通過央行的外幣支付清算系統進行,其前提條件是各個銀行必須在央行開立相關清算賬戶;第二種是,涉及到境內與境外之間的外幣清算業務,由各商業銀行通過其境外有合作關系的代理行完成,境內商業銀行需要在境外代理行開立外幣賬戶。 在后一種情況中,如果境內商業銀行的某客戶向其發出了向境外支付的要求后,境內的商業銀行會給境外的代理行發出指令,然后即時由境外代理行完成賬目向指定境外賬戶的劃轉。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稱,在以前的合作中,一般中資行合作的境外代理行多為外資銀行,而鮮有跟中資行的境外代理合作,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不是法規禁行,而是中資行在這方面缺少優勢,主要是沒有支付清算的網絡優勢、價格優勢和規模優勢。 而本次的互通安排,央行分別在境內和香港指定了支付清算的代理行。 目前,港元、美元、歐元和英鎊的內地代理結算銀行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其香港指定代理行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和花旗銀行(香港)。 引人注目的是,在香港的代理行方面,央行重磅推出了三家中資銀行。 某國有銀行研究部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從安全性做出的考慮。在次貸危機之后,境外銀行隨時面臨流動性甚至破產的危險,這樣中資行大量借用外資行的支付清算網絡且開立賬戶后,其賬戶資金的安全性大打折扣。為了提高資金的安全性,央行推出中資行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根據互通安排的規定,港元、美元和歐元支付互通安排是指,中國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通過內地代理結算銀行及其香港指定代理行與香港的港元、美元及歐元即時支付系統進行連接,兩地參與銀行可分別通過兩地的支付系統發起和接收相關幣種跨境支付業務。英鎊支付互通安排是指,中國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通過內地代理結算銀行與其香港指定代理行的網絡進行連接,內地參與銀行和香港銀行可分別通過中國境內外幣支付系統和香港指定代理行的網絡,發起和接收相關幣種跨境支付業務。 對此,某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這兩類安排的不同就在于,美元、港元和歐元可以通過國內的支付清算系統直接與香港的支付清算系統對接,而英鎊則不同,國內的支付清算系統不能直接和香港的支付清算系統對接,而只能與香港代理行指定的網絡對接。 另外,建立了這樣一種互通安排之后的不同是,以前的一筆香港支付清算是,境內商業銀行直接發出指令給香港的代理行,代理行再通過香港的支付清算系統劃轉到指定賬戶;而現在是,必須先經由境內的外幣支付清算系統鏈接到境內的代理行,再經由境內的代理行連接到境外代理行網絡,再由境外代理行鏈接上香港的支付清算系統。 為完成這樣一種鏈接的順暢,央行和境內代理行,以及香港代理行和其支付清算中心之間必須互相間開立賬戶。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