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內部記分卡”,是指自己內心的做事標準和原則,而不是由于媒體和公眾對他的看法而形成的隨大流的行為準則。巴菲特正是按“內部記分卡”行事的人,他不會過多地重視外部世界如何看待他、評價他,以此來獲得更高的外部記分;他只重視自己如何行事才能盈利或者避開損失,他善于應用而且堅持不懈地使用“內部記分卡”。巴菲特的“內部記分卡”不僅使他在做投資決策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忍不拔的風格,同時也貫穿在他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1999年美國道瓊斯指數上漲了25%,納斯達克指數突破4000點大關,上漲了86%。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股票下跌到每股56100美元僅幾個月的時間,伯克希爾過去幾年的領先地位被動搖了。在那一年多的時間里,巴菲特遭遇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質疑和負面報道,他被《巴倫周刊》作為封面人物配上了大標題,封面文章《沃倫,你怎么了》寫到,巴菲特狠狠地摔了一個跟頭。但是巴菲特那飽受刺激的神經,并沒有做出任何反擊。眾多追隨巴菲特風格的長期價值投資者一部分放棄了價值投資,買入了IT類股票,巴菲特依然堅持著自己“內部記分卡”中的“熟悉、能夠了解和便宜價格”等原則,沒有買入任何“科技股”,使伯克希爾在2000年后的科技股泡沫破裂中絲毫無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巴菲特按照“內部記分卡”再次出手,由于美股的繼續下跌,巴菲特犯錯的聲音至今不絕于耳,批評之聲甚至超過1999年科技股時期,大有“一世英名毀于一旦”之勢,這次的投資是不是犯錯,也許只有*未來去證明,但至少對高盛和GE的投資,每年10%的利息收入是確定的,且高盛至今的股價已超出伯克希爾協議轉股價近20%;氐轿覀儑鴥裙墒校瑒撏、新能源等概念被炒得滿天飛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按照自己的“內部記分卡”做出理性和獨立的投資決策呢?負責任地說,這些概念股最終讓投資者虧損的概率遠大于盈利。 人們創造了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滋生了更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人們行事的一大問題在于,他是擁有“內部記分卡”還是“外部記分卡”。我們看看巴菲特是否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呢?青年時期的巴菲特為了以折扣價買到過期一周的雜志,他會和報攤做交易;從別人那借車從來不會加滿油,甚至到自己有車的時候也只有在下雨的時候才去用雨水洗車。即使后來變得富有的時候,還依然穿著他那件磨破了洞的舊毛衣招待來家的訪客,打個招呼之后,自己便徑直到樓上讀他的年報去了。這些行為在很多人眼里,被認為是吝嗇、冷漠和古怪。這樣的“名聲”無論在哪一個國度、哪個時代都是負面的。但并不是巴菲特不了解這樣的行為會給別人留下什么印象和影響,而是巴菲特自始至終的性格使然,沒有故意在這方面去偽裝自己。因為在他看來,節省每一美元、每一分鐘都會在未來創造100美元甚至更多的財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巴菲特的投資成就很難被復制和超越的。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無視你的成果,那么你想被當做全世界最偉大但實際投資業績最糟糕的投資者,還是被認為是全世界最無能而實際上卻是最優秀的投資者呢?”巴菲特的這個有趣的問題值得每一個職業投資人仔細思考。巴菲特的投資不斷會受到批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巴菲特犯錯的聲音傳出來,伯克希爾的股價歷史上也曾幾次被腰斬,但這并沒有影響巴菲特數千倍的投資回報和伯克希爾股票數千倍的漲幅。事實上股票投資市場里永遠都不缺那些以“外部記分卡”行事的人和機構。回顧過去,上證指數從2001年2245點下跌至2005年998點,下跌幅度達55%,他們在賣出股票,而不是買入。結果是接下來2年的牛市,至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已瘋狂上漲6倍!而在2007年的高點,他們卻又在忙著買入股票,因為外界一致看漲。2008年伴隨全球的金融海嘯,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下跌至2008年10月最低1664點,跌幅已經近73%,而此時往往還是這些人,依然在恐懼中拋售股票,因為他們擔心還會繼續下跌!但截至最近幾日股指已經反彈近50%,也許下一個10000點,大家一致看漲之時,他們又會卷土重來。 我認為要想在投資中長期獲利,只有堅持按照“內部記分卡”行事,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原則。自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我們堅守價值投資原則和近似苛刻的選股標準,無論是前期賣出股票的資金還是新客戶的資金始終一股沒買。從2007年10月大盤步入熊市至今年4月10日,在這將近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們管理的A股資產收益率近30%。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