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金磚四國領導人會晤,一方面是為了加強相互的協調合作,以應對當前的危機。金磚四國中,俄羅斯和巴西是典型的資源供應型國家,而中國和印度又是典型的資源需求國家,相互之間存在較大的相互依賴。危機當前,金磚四國需要協調政策。
更為重要的是,從長期來看,未來30年中,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必然面臨著角色的換位,金磚四國作為新興國家,在改革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方面,有著共同的訴求,需要協調合作,以增強話語權。
主要議題:或為推進IMF改革
在“金磚四國”領導人正式會晤前,與會各國紛紛表示,將通過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債券的方式向其提供融資。
業內人士猜測,推進IMF的改革應是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由于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在IMF中的投票權明顯和自己的經濟實力不符合,因而致力于提高自身在IMF的投票權,但是這卻面臨著既得利益者的阻撓,IMF投票權的改革困難重重。
不代表增加投票權份額
魯政委同時表示,購買IMF的債券,與提高在IMF的投票權,并不是同一回事,前者為債權,后者則主要由各國在IMF中的股權——特別提款權決定。金磚四國購買IMF的債券,并不會導致投票權份額的增加。
不過,渣打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表示:“雖然債券和投票權是兩回事,但是估計金磚四國和IMF的其他成員國談判時,要求其他成員國原則上同意增加金磚四國的投票權,在此前提下,同意購買IMF的債券。”
會前舉動:美國債持有額減少
在“金磚四國”宣布將購買IMF債券,并舉行領導人會晤之前,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份持有的美國國債為7635億美元,與3月數據相比,減少了44億美元,這是過去一年多以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首次下降。
從具體品種看,4月份,中國繼續增持了103.27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減持的主要為短期債券。截至4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為在美國32626億國債總額中占比為23.4%。
4月份除了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下降外,俄羅斯、巴西、石油輸出國等新興市場國家也減持了美債規模。其中石油輸出國減持了25億美元,俄羅斯減持了14億美元,巴西減持了6億美元。在金磚四國中,僅有印度在4月增持了3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預期:不會大舉拋售美國國債
新興市場國家持有美國國債減少,是否是一個趨勢性的逆轉?并對美元匯率和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造成打擊?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稱,金磚四國總共持有1067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占美國國債總額的32.64%。如果主動減持,勢必導致美國國債價格的大跌,從而使得自身外匯儲備縮水。從目前來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持有的美國國債減少,未必是一個趨勢性的逆轉。很可能是因為一些短期債券到期,而不是主動減持。未來,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新興國家還可能進一步增持。
魯政委還表示,“金磚四國”購買IMF債券,是為了幫助進一步全球擺脫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發揮新興經濟體更大的國際影響力,未必會導致對美國國債的減持。
高盛的分析師也表示,“金磚四國”近期先后宣布將拿出部分外儲購買IMF債券,未必說明這些國家對美元資產需求大幅下降,而更多的應該被視為一種信號,目的可能在于展現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日益增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事實上,俄央行官員已表示,俄羅斯不會立即出售美國國債,而是會等到債券到期,再逐漸替換成其他資產。巴西財長則強調,巴西并沒有在存心打壓美元。中國官員也多次表示,金磚四國并不是要拋棄美元,這樣的提法不現實。
事實上,最近幾日,美元匯率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有所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