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十年,美國是一個*消費增長為基礎拉動經濟的國家。過去美國人習慣于將存款用于投資,另一方面借錢來消費。但隨著各國央行對美國國債購買力與購買欲望的減弱,美國人被迫動用存款為自己的消費埋單,而問題是他們根本沒有多少存款。如果要增加儲蓄比率,則消費領域將會備受壓力,最終這種壓力將會轉移到經濟增長GDP的頭上。
為個人消費支出在GDP增長中所作的貢獻率。圖中顯示,在2000年之后,個人消費占據了GDP增長的比例高達70%,可以想象如果要降低消費在GDP中的比例,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根據計算,只要這一比例降到曾經的歷史高位(68%),消費支出就會減少8000億美元。
目前美國經歷的經濟萎縮,與以往曾經發生的萎縮周期有所分別,這次是一次結構性債務通貨緊縮(a structural debt deflation)。自從美國人不再儲蓄開始,消費者信貸支出就成為了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但是當消費信貸帶來的經濟增長達到臨界點的時候,個人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將會回歸正常。
目前,基于信貸風險惡化,銀行開始緊縮信貸(簡單來說就是不愿意借錢),這對美國消費領域的打擊是嚴重的。相信在失業率降低之前,銀行都會維持這種策略不變。消費者信貸支出(短中期的信用情況指標),在信貸危機之后,出現了嚴重下滑。
圖中我們關注到,除了2001年的特殊情況,每當美國經濟陷入低迷,消費者信貸支出都會跌至低點。
零售銷售
美國的零售銷售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的消費者支出狀況。在過去10年中,零售銷售都是出于增長階段。但是對比了增長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零售銷售數據的增長速度逐年遞減,并且在最近變成負增長。折射出美國消費領域也應該出于下滑。
在大多數市場評論談及美國經濟復蘇話題的時候,消費領域的問題明顯被“有意的”忽略了。從上文的分析得知,至少在消費領域出現轉機之前,所謂的美國經濟“V”型反轉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