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危機”既有危險又有機遇一樣,“貨幣”也有兩層含義,“貨幣”的購買力不僅取決于“貨物”的供求變化,更由“幣值”穩定與否決定:當“幣值”穩定時,“貨物”的價格取決于供求關系變化,而當“幣值”不穩定時,即使供求關系沒有多大變化,其價格也會出現較大變化。 自1971年8月尼克松總統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以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世界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也就是紙幣時代。而由于世界各國濫發貨幣,信用貨幣在逐漸地失去信用,不可避免地導致世界性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而在通脹時代,黃金這種天然的貨幣就會顯示出其內在的價值來,而其“避險”功能就是規避所謂的“信用”貨幣——紙幣,正年復一年地失去其信用、日益不斷貶值成一張廢紙的風險,因此黃金相對于信用貨幣,其價格就會上漲。 通貨膨脹是本質原因 自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由于濫發貨幣導致美元的購買力大幅下降,到2008年底95年的時間,美國復合通貨膨脹率為2071%,即通脹率導致物價上漲到原來的20.71倍。而1971年以前,由于受布雷頓森林體系制約,黃金價格與美元之間保持固定比價關系,使金價難以大幅上漲,而一旦這種比價關系被取消,黃金就暴漲。在19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滯脹,黃金價格暴漲24倍。而當時經歷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原油價格從不到3美元/桶上漲到40多美元/桶,這也助推了黃金價格暴漲。 進入21世紀,在網絡泡沫與“9·11”之后,自2001年初至2003年6月,美聯儲共采取13次降息行動,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到1%,并將這一利率水平維持了一年時間,這一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為隨后幾年美元大幅貶值、美國向全世界輸送通貨膨脹奠定了堅實基礎,致使2008年全世界有70多個國家的通脹率達到兩位數。與此同時,黃金價格也由2001年底的271美元/盎司漲至2008年3月的1032美元/盎司,上漲幅度280%。當然,此間世界經濟也強勁增長,能源價格上漲也助推了黃金漲勢。 多因素促金價中長期看漲 其一,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紙幣不斷貶值的事實是黃金成為規避通貨膨脹的避險工具。自從今年三月份美國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之后,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也紛紛效仿跟進,導致對經濟復蘇后出現通貨膨脹的憂慮。而在當前大背景下,美國過多的貨幣如果不能及時收回,利率不能及時提高,則通脹就不可避免,一旦通貨膨脹再起,或者僅僅是預期通脹升溫,為規避通脹風險,人們將增持黃金,這將直接支撐黃金價格。同時,美元指數不斷走低,將直接推高用美元標價的黃金價格。 其二,實力雄厚的機構減少拋售黃金或購買黃金,支撐黃金價格。實力最雄厚的機構就是各國的中央銀行。2009年8月初,歐洲18國央行達成第三期央行售金協議(CBGA3),規定從2009年9月27日起的后5年內,CBGA簽約國每年售金不得超過400噸,總銷售額不得超過2000噸(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要出售的403噸)。這比前次售金協議的總額已經減少了500噸,最大的售金機構減少售金計劃,顯然對黃金是很大的利好。實際上,近幾年來,在美元貶值大趨勢下,各國央行的售金總體上不斷減少,最近一年售金僅為155噸,以后售金會變得更少。 不僅如此,一些中央銀行甚至轉向購買黃金。中國央行4月份宣布黃金儲備已經增加到了1054噸。無獨有偶,2009年8月1日,俄羅斯中央銀行公布在7月份國際儲備總量減少2.6%的情況下,其黃金儲備量卻增加了3.38%。中國及日本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大多以美元資產形式存在。只要中國、日本將其中的一部分外匯儲備購買資源類商品包括黃金,金價就難以下跌,而如果中國稍微大量購買黃金就會導致金價上漲。因此,以后的中國因素不僅僅是指中國消費需求而可能會更多的是指“中國的外匯儲備的分散化購買行動”,今年僅僅是序幕,大規模行動可能還在后邊。 除了央行之外,大的全球金礦公司也在進行去“套保化”。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套保商AngloGold Ashanti公司從今年第二季度起不斷減少其黃金套保頭寸,該公司今年去套保頭寸將達到190萬盎司,占其全年產量的近40%。與此相對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ETF不斷增加黃金持有量,是堅定看漲黃金的持有者。截至9月29日,全球最大的黃金ETF持有者SPDR持金量已達到1094噸,較年初增加了313.8噸,增幅達到40%。 其三,世界經濟復蘇將利好金價。世界經濟復蘇尤其是美國經濟的復蘇,對黃金價格形成多重利好。首先,經濟復蘇將導致貨幣流通速度加快,產生通脹預期,推升黃金價格;其次,世界經濟復蘇將使風險偏好增強,美元避險功能弱化,資金將大量從美國撤離流向收益率較高的資產,導致美元下跌直接推升金價。另外,經濟復蘇最終將提高收入會直接導致對黃金需求的增加也會提升金價。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