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一種兼具貨幣、金融商品和一般商品的多重屬性的商品,其復雜的屬性決定了其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的獨特的投資模式。黃金投資市場除了一般意義上的現貨、期貨外,還有一種被稱作延遲交收的倫敦金投資模式。從國際范圍來看,這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現貨、期貨分類的延遲交收倫敦金模式,才是黃金交易的主流。倫敦的黃金屋從1919年9月12日起至今已經壟斷世界黃金定價權近百年,采用的就是這種延遲交收投資模式組織市場。從全球范圍來看,延遲交收模式牢固地掌控著黃金的定價權,而現貨、期貨市場則以補充和輔助地位而存在。國內的情形則剛好相反。 國內黃金市場化改革以來,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經國務院批準或同意開展黃金交易。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運行為黃金的物流和品質保證提供了基礎性平臺,上海期貨交易所為黃金價格避險提供保障。按照央行的說法,兩家交易所已能滿足國內投資者的黃金現貨或期貨投資需求。兩家交易所的基礎性建設,大大激發了民眾投資黃金的熱情。如果打算用國際主流的黃金投資渠道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黃金投資需求,則還需要完善黃金投資市場體系。 首先,一定要貫徹落實1993年國務院63號文精神,盡快修訂1983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國務院63號文出臺20年了,新黃金條例未出臺,老條例也未廢止。從法規角度看,中國仍然是一個黃金管制的國家。用30年前的條例來規范當前的市場,自然會造成眾多工作環節的規范無法落實,也會給相關部門的隨意行政干預留下極大的空間。投資者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 其次,應該認識到在目前階段,我們不具備向倫敦全球黃金定價權挑戰的實力。在投資模式、市場建設尚處在摸索階段的國內金市,采用類似人民幣匯率的盯住政策的黃金價格政策,與國際接軌,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才能保障投資者利益。強行在小范圍內推行國內自主定價,只會創造國內國際、部門之間無風險套利機會,從而為利益輸送、部門腐敗、走私大開方便之門。 第三,除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作為基礎平臺的主渠道外,要大力發展包含銀行、金店等其他輔助投資渠道。民眾的投資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除了批發市場、風險管控的需求外,投資、裝飾、保值、對抗通脹、饋贈等等不同的黃金需求需要多層次的黃金市場來滿足。 第四,必須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對于現貨企業而言,此時流動性不好可以等到彼時流動性好時再成交,影響不大;對于投資者而言,在需要的時候(而且往往是在需要的時候),流動性不足會導致較大風險。對于黃金這種特殊的商品,國際主流市場倫敦金價格活躍的時間恰是國內的晚上。而國內以現貨為主的撮合制在晚上通常成交清淡,無法為黃金投資人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以規避風險實現收益。因此在主體的現貨市場基礎上,建立多層次、不同模式的黃金市場滿足不同的需求很有必要。 總之,黃金在國際上的主流模式在國內屬于陪襯。國務院93年提出的黃金市場化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