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國際知名通訊社周一(7月8日)報道稱,時隔18年后,中國國債期貨有望在年內正式重返中國資本市場。對此,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建議,銀監會應盡快出臺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的相關辦法,夯實國債期貨市場的市場機制。 他周末在上海參加第五屆申銀萬國衍生品論壇時表示,商業銀行是國債現貨市場的主要持有者,參與國債期貨不僅能便于自身的利率風險管理,對國債期貨市場發展也有巨大的作用。 據了解,目前商業銀行是以客戶還是交易所會員的形式參與國債期貨,并沒有最終確定,之前有消息顯示,國債期貨最初參與者可能是期貨公司自營及代理個人客戶的模式,銀行的參與進程可能要相對延后。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7月5日)宣布,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上市前的各項準備估計需兩個月左右。 李劍閣并建議財政部借鑒德國成立專門債務管理公司的模式,成立專門機構保障管理制度的改革和發展,除了提高國債現貨市場流動性的同時,也能配合證監會、中金所等進行風險防范的工作。 他說:“國債現貨目前的存量占到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4%,未來還有進一步的發行空間,我知道相關部門也有設想,進一步擴大國債發行的規模,對宏觀調控起到調節性的作用。” 另外,他還建議央行推動利率衍生品場內外市場的協調發展,并建立國債期貨市場的跨市場協調機制。 李劍閣表示:“國債期貨推出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未來就看決策者的歷史責任感和風險判斷能力。”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