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世紀初至今的這輪貴金屬大牛市,中國貴金屬市場持續性、爆發性地增長,目前已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市場。中國貴金屬投資者群體不斷壯大,與行業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形成了激烈的碰撞。正如今年央視“3·15”晚會所報道的,虛假營銷宣傳,違規代客理財等侵犯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事情層出不窮。 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在于,任何一個金融投資行業發展初期,由于投資者對新事物的認知不夠,特別是對風險的認識不足,更容易受到違法違規行為的侵害。因此,投資者保護體系建設,在目前的貴金屬交易市場體系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除了上期所有依托期貨市場的完善投資者保護體系,許多新興的貴金屬交易所和交易市場,其投資者保護體系基本接近空白。 東北亞貴金屬交易所作為目前唯一一家通過國家部際聯席會議審核通過的貴金屬交易所,我們深知“立所之本”在于: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規則,打造安全高效的風險管理平臺;始終將社會責任奉為己任,保護最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服務現貨市場及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因此,“投資者保護體系建設”是東交所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 縱觀海外和國內證券期貨行業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經驗教訓,東交所對建設貴金屬市場投資者保護體系的工作規劃,總結來說就是三句話:“事前把關依*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事后保護依*投資者保護基金;投資者教育貫穿始終,持續不斷。” 投資者適當性作為現代金融服務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是指金融機構在向其客戶或潛在客戶提供金融產品或服務時,應當確保其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與特定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知識和經驗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等相匹配,不得將高風險產品或服務推薦或銷售給低風險承受能力客戶而導致客戶利益受損。簡單理解就是“什么樣的人,就讓他做什么樣的事,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投資者適當性的意義即在于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而其基本要求是金融機構要了解其客戶,對客戶進行評估和分類,再對客戶與產品做適配安排。 筆者認為,在貴金屬交易市場的體系范圍內,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其各會員機構承擔披露義務、解釋義務、告知義務和留痕備查義務;而客戶承擔如實告知的義務。這一義務劃分直接決定了一旦客戶出現損失后的責任承擔。 以東交所為例,我們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主要包含了以下的內容:(一)了解客戶的標準、程序和方法;(二)了解交易所產品或服務的標準、程序和方法;(三)評估適當性的標準、程序和方法;(四)執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保障措施。 在客戶分類和信息管理方面,東交所設定了精細完善的流程制度來規范會員的合規經營。1、全面拓展客戶信息獲取渠道,從傳統交易系統向服務系統擴展;2、全新闡釋客戶全景信息內涵,從基礎信息向生命信息拓展;3、建立客戶信息補充,完善長效機制,保證客戶信息持續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交易所的組織架構里設立了“大數據部”,其職責之一就是通過依托交易系統為核心的各類接觸客戶的信息化系統,采集分析客戶的投資經驗、年齡、工作經驗、交易行為等全方位的信息,通過建立模型工具等方式,自動化地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例如,我們通過對目前市場上投資者權益受損的案例做統計分析,在交易系統上設定了65周歲以上的客戶自動拒絕開戶的功能,讓那些風險承受能力差的退休老人不能參與到需要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貴金屬投資中來。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