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減緩,各國政府憂心忡忡。 這方面,各國官方的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數據不必說就是很好的證據,而且我們還可以從四種與增長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行情中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原油價格較2014年6月下滑40%,煤價格較2010年峰值下滑52%,銅價(45750, -290.00, -0.63%)格2014年當中下滑14.4%,鐵礦石2014年中下滑41%。 日本、意大利和希臘都已經處于衰退當中。中國的增長速度,根據官方數據是減緩了,而根據各種傳言,減速的幅度還要超過官方說法。 德國、法國和荷蘭的所謂增長,和零增長之間幾乎沒有差別。 美國的情況似乎相當不錯,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增長速度達到了接近4%,但是,從新增就業機會的質量,或者從消費支出當中,卻看不到一點增長的意味。 不消說,央行[微博]所擔心的事情,從來和你我無關,他們不會想到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財富,我們的未來。他們只是想著,銀行系統的穩定性是高度依賴于新貸款的創造的。 問題的核心就在于,我們現在的貨幣系統只有兩個選項,要么擴張,要么崩潰,而穩定狀態?想都別想。 2008年和2009年,新增信貸只是呈現出很小的負數,但是,這已經足以將諸發達國家的整個貨幣和銀行系統推到崩潰的邊緣。 要么是資金和信貸擴張,讓銀行開心,要么是銀行崩潰,納稅人救援。一切就是這么簡單。 現在,經歷了漫長的零利率,甚至歐洲那樣的負利率時期,經歷了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印鈔實驗,信貸增長終于有點重回軌道的意思了,但是,這還不足以讓銀行家們感到安心。 因此,他們依然在不斷游說,依然神經高度緊張。那些已經膨脹到令人瞠目的金融資產,其價格只要稍有下挫,就會令銀行家們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在現在的架構之下,這些資產的價格已經是他們僅有的成功之源。 可是,現實經濟,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復蘇——至少也遠不能和過去的那些復蘇相提并論。和過去相比,無論是經濟增長速度、就業機會還是收入都顯得那樣蒼白。在所謂“復蘇”的水系之中,企業的資本支出一直都處于斷流狀態。 于是,我們走到了油價崩盤的這一步。 我們的看法是,因為廉價原油的時代已經結束,因此迅速增長的時代也已經結束了。 石油燃料是增長的引擎,過去九年當中,為了獲得石油燃料,這個世界總計支出了2萬5000億美元,而現在,我們能夠獲得的石油總數量幾乎和花掉這些錢之前沒有區別。 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在其最新一份技術通訊當中這樣寫道: “這一問題已經極為緊迫,緊迫性的證據之一就是,我們今年用于開發新原油供應的資金遠不及去年,哪怕美國的頁巖油繁榮也改變不了這一點——過去十二個月中衰減的產量,我們已經彌補的只相當于四個半月!這是個顯而易見的不祥之兆。” 除非原油生產的投資能夠加速增長,不然,眼下的價格下滑很快就會讓新增產量變為不可能。 可是,油價6月以來已經下跌了40%,新的勘探計劃自然也就被扔到了一邊。 和10月相比,美國新頁巖鉆探許可發放數量減少了40%,原因非常簡單——以現在的價格,再這么干就不劃算了。 可是,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原油供應的增長,也就沒有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如果油價不能迅速復蘇,美國的頁巖油奇跡就將迅速變成破滅的頁巖油泡沫。現有鉆井的遞減率是非常驚人的。 更糟糕的是,全球的諸多是有計劃現在都被擱置,未來潛在的供應都被推后,大家都要等到油價上漲的那一天到來才肯有所動作。 沒有新的原油,就沒有新的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對目前已經高聳如云的股票和債券價格提出質疑。在一個沒有增長的世界上,這些股票和債券真的值這個價碼嗎? 在我看來,答案很簡單,現在的價格已經虛高太多。 因此,盡管各央行擔心的是他們推動信貸增長的措施的效力,但是我卻在擔心,他們這些措施的產物——泡沫嚴重的資產價格將會最終回歸現實,原油產出縮水的現實。 簡而言之,金融資產的下一次大規模盤整,現在看來幾乎已經是不可避免了,這注定將是一段痛苦的經歷。 各大央行已經失敗了,哪怕他們最初真的是懷著好意這樣做的,但失敗就是失敗。失敗的原因就在于,他們以為自己了解這個世界,但其實卻只是盲人摸象。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