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將在未來六個月內買入總額為3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這被市場認為是美元貶值和通脹回升的序曲。 美元進入貶值通道 在美聯儲宣布買入長債之后,美元大幅下挫,18日美元指數盤中一度下挫3.6%,收盤下跌2.68%。美元下跌根源在于市場對“債務貨幣化”的擔憂。 債務貨幣化指的是貨幣當局直接購入國債。此次聯儲宣布購入美國長期債券就是債務貨幣化的典型案例。購入國債,一方面是美國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延續,聯儲將繼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另一方面,聯儲此舉有拉低國債收益率為國債擴容鋪路之嫌。18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50個基點,購入長債的政策效果立竿見影。 在美國已處于零利率的背景之下,債務的貨幣化將從源頭上使美元貶值。首先,這意味著美元多了。3000億美元投向市場,貨幣供給上升,幣值下降隨之而來。其次,債務貨幣化的預期將使市場喪失對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信心。為給巨額的金融救助計劃融資,美國國債發行額將大規模擴容,而央行購入國債有第一次就可能出現第二次,過度貨幣化將形同于央行直接開動印鈔機,大量增加貨幣供給,最終會造成本幣貶值。 不過,雖然18日美元指數大幅下挫,但并不能由一次下跌來斷言美元升勢的逆轉。觀察美元指數的走勢可以發現,2008年12月17日,在聯儲宣布實施零利率并表示可能購入美國國債政策之后,美元指數大幅下挫;但暴跌之后,2008年12月18日美元指數即回穩,隨后開始大幅攀升。此次,美元走勢與前一次大跌有相似之處。在3月18日聯儲會議之前幾個交易日,美元指數已經連續下滑,直至18日大跌,而19日截至收稿,美指跌幅已有所收窄。 那么,此次美元會復制上一次的走勢嗎?目前來看,美元不太可能繼續強勢反轉上揚。首先,市場的風險偏好情緒已經逐步上升。近來,包括花旗、摩根大通等機構公布盈利預喜公告,反映金融市場已經逐步走穩;而此前市場擔憂的危機第二波(東歐銀行危機)也漸漸平復。風險偏好情緒的上升,將使美元避險吸引力下降,美元在市場上將遭受拋壓;其次,聯儲此次宣布購入美國國債有些出乎市場預料,反映聯儲對經濟危機的看法仍比較悲觀,在可以預期的一段時間內,聯儲仍將加大定量寬松貨幣政策的力度。只要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舉措還在繼續,美元就將繼續承壓。 另外,在美元未來走勢上,中金公司研究員沈建光認為,短期美元會有壓力,但中期由于貿易赤字的減少等原因,美元對西方主要貨幣還將保持強勢。 輸入型通脹或“殺回馬槍” 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通脹可能會“殺回馬槍”。首先,09年2月,美國CPI環比上漲0.4%,PPI環比上漲0.1%,均保持了連續兩個月的正增長。國泰君安交易銷售部債券高級經理姜超指出,對于全球而言,美國物價持續為正非常值得關注,因為這或許意味著全球通縮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他表示,目前帶動美國CPI和PPI反彈的原因主要是能源價格,然而也不可忽視核心物價的貢獻:美國前兩月核心CPI的環比漲幅為0.2%,核心PPI的環比漲幅均在0.2%以上。而且即便在08年8月至12月通縮最為嚴重的時期,核心物價均基本保持零增長或者正增長。核心物價的穩定增長,加上能源價格負貢獻的消失,或許未來美國物價將再次超出市場預期。 其次,國際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走穩回升。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2008年12月19日觸及32.40元的低點之后,震蕩反彈至2009年3月18日的48.14元,上漲48.5%;CRB綜合期貨指數已經從2008年12月5日的階段低點323.20點反彈至2009年3月18日的353.68點,漲幅達到9.43%。能源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止跌回升,可能通過進口渠道傳導至我國上游產品價格,進而向下游傳導。而如果美元進入貶值通道,無疑會加快商品價格的回升,物價上行可能來得快于預期。 第三,中國之前出現的物價下行具有明顯的輸入型通縮特征。首先,物價讀數跌破0與翹尾因素有關,據測算09年全年的平均翹尾為-1.2%,這直接拉下全年CPI讀數;其次,受能源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影響,PPI跌幅明顯大于CPI,從上游的傳導直接導致下游物價下行。正是因為通縮具有明顯的輸入型特征,使得物價走勢極易逆轉。一旦輸入型通縮因素轉變為通脹因素,物價走勢發生逆轉也將隨之而來。 美國貨幣政策下猛藥影響幾何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