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紀要內美聯儲的最新表態、褐皮書以及近期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的證詞都表明,美國央行將不急于啟動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計劃。目前市場普遍預測的時間鎖定為9月,我們認為與今年初以來所出現的就業崗位穩健增加的情況一致,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計劃可能從10月甚至12月才會開始。盡管美聯儲證券購買計劃的步伐并未減慢,但貨幣狀況已經趨于緊縮,美國主權債收益率上升和抵押貸款利率大幅走高即為明證。我們將分析這次利率沖擊如何造成全球性影響。 -就國內層面而言,貨幣狀況趨緊將導致房價下跌、房市趨冷。盡管如此,由于外部需求對增長的貢獻度上升,美國GDP增長在2013年仍會保持穩定,2014年加速增長; -全球貨幣狀況已經趨緊,全球流動性減少、主權債券收益率上升都體現了此點,這將進一步給歐元區造成不利影響; -新興市場將會兩極分化,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將出現資金外流,主要原因在于上升的風險溢價將影響那些對外依存度高及結構性弱的國家; -商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行,因為在未來數月貨幣的過剩供應將會減少; -全球層面的資產再定價需要對投資組合進行重新配置,鼓勵采用與浮動利率、高波動性及更少的新興市場風險敞口有關的策略。 美國房地產市場將會降溫,但經濟仍將保持穩定 伯南克在2013年6月19日確認,一旦就業市場出現好轉的明確信號,美聯儲將考慮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這已不是新消息,但美聯儲主席給出的這個情景預示著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時間將早于預期,這令市場感到不安。伯南克表示,一旦失業率降至7%的門檻水平,意味著量化寬松政策將會終止。據美聯儲內部的宏觀經濟工作人員稱,這一門檻水平最早可能在2014年中期達到。一旦失業率降至6.5%以下,就可以預見到聯邦基金利率攀升,但如果我們接受美聯儲的宏觀經濟假設,這種情況在2015年之前不會出現。市場立即重新調整其預期并鎖定2013年9月為開始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首個月。我們認為退出計劃開始的時間將會且僅會推遲至2013年第四季度,有可能12月份才開始。值得注意的是,退出的時間可能發生在9月以后,市場的反應導致美國和國外利率大幅上升。長期利率同步上升表明全球貨幣狀況趨緊。就美國而言,對利率的沖擊在抵押貸款利率層面迅速顯現,同時抵押貸款利率大幅上升,對實體經濟產生撞擊效應。 目前的可調整抵押貸款利率(ARM)占全部已分配貸款的比例約為6%。這意味著近期利率的走高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并沒有對英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嚴重,英國的浮動利率抵押貸款占比更高。但這會影響再融資活動和新增已分配貸款的抵押貸款利率。抵押貸款申請、新屋開工及建造許可最早于6月體現出沖擊的影響。 由于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房價、銷售和建筑活動都將回落。在美聯儲逐漸停止購買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目前為每月400億美元)之后,抵押貸款利率將加速上升。貨幣狀況趨緊可能是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美國經濟的穩定性基本上依賴于個人消費的穩健表現。在所得稅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的正面財富效應對支持消費發揮著核心作用。由于房價將逐步走低,建筑業活動降溫(意味著全國層面的就業創建減少),美國經濟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盡管如此,以下原因令我們相信房地產市場將實現軟著陸,且其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將是可以被吸收及消化的: -可調整抵押貸款利率所占比例較低意味著,利率的沖擊向實際經濟的傳遞速度緩慢; -失業率是房價演變的決定性因素。在我們的情景預測中,周期性因素(依然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結構性因素(參與率下降、美國的二次工業化)將促使失業率延續其逐步下降的趨勢; -美國的信貸質量目前相當高,違約率創歷史新低(2013年一季度違約率為7.25%,而2010年一季度為10%),個人債務比例仍趨于下行(個人債務占GDP的比重從2009年的97%下降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80%)。美國居民的謹慎態度,加之銀行在分配信貸時依然比較保守,這意味著目前的信貸質量很高,與2007年至2009年危機時相比,利率沖擊帶來影響更小; -美國目前的盈利水平創下歷史新高。貨幣狀況趨緊意味著資本成本上升,而美國經濟應會較容易吸收這種影響,且不危及投資穩定性; -最后,2013年下半年外部需求對增長的貢獻度應會擴大,歐元區逐步企穩,中國將出臺更具支持性的政策。外部狀況的好轉將有利于抵消由房地產市場引起內需下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全球資金狀況將趨于緊張,歐洲將成為主要受害者,日本將是風險的主要來源 自相矛盾的是,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可能給歐元區經濟帶來更多更抑制性的影響。鑒于美國及歐洲利率的高度相關性,歐元區利率應該也會上升,從而進一步抑制已經非常低迷的信貸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歐洲核心國家的利率與美國利率具有很高的相關性。這意味著,隨著美國的貨幣狀況不斷收緊,歐洲的無風險利率在未來幾個月將會上升。趨緊的貨幣狀況也會影響歐元區外圍國家的風險溢價,因為這些國家已經在努力應對赤字融資問題。鑒于利率明顯走高,這些國家可能會受到市場信心進一步下降的影響。這些國家也可能會受到無風險的核心國家競爭的間接影響。在利率非常低的情況下,養老金基金為提高回報率實際上已投資于外圍國家的債券。由于貨幣政策趨于正常化且利率同時走高,有可能會促使這些基金再投資于目前支付更高利率但風險水平更低的無風險國家。由于核心國家或美國的競爭,外圍國家的風險溢價可能因此上升。歐元區的信用違約掉期利差已經體現出這種現象;歐洲央行已經強調貨幣狀況明顯趨緊,同時歐洲央行通過放松資產支持證券的要求使其可以成為正常流動性操作中的合格抵押品。最后,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是:今年歐元區的盈利能力狀況是自2009年以來最差的。因此這意味著歐元區各國抵御資本成本沖擊的能力更差,投資遭受的不利影響應更加嚴重。 日本的經濟狀況似乎優于歐元區。這種財政政策的益處將只會是短暫的,因為近期財政刺激政策的效果將會受制于增值稅的必要提高。另外日本央行注入大量的流動性僅能見證日元有限的下行空間,因為亞洲各國將干預外匯市場以恢復其各自的競爭力。日本低效的政策組合將使得市場更加關注其不可持續的公共債務水平(超過GDP的200%) ,這引發了日本資產被大量拋售并增加了日本銀行的融資困難。在全球貨幣狀況趨緊的背景下, 市場可能很快又會出現對于日本機構及公司的不信任感。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