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那就先回顧一下歷史。1960年代末期,美國還處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時候,國際貨幣危機已經悄然興起,英鎊,法國法郎,德國馬克相繼開始貶值,并逐漸影響到美元。
美國人沒有別的選擇,央行只好開始執行黃金價格的雙軌制。國際結算時,“人為地”將金價固定在$35一盎司,但市場上黃金的價格自由浮動。不幸的是,越戰和社保改革很快的消耗著美國的黃金儲備。媒體開始炒作美元的貶值,大眾傾向于相信黃金的支付系統。
1971年8月15日晚,理查德•尼克松在電視直播上做了演講,題目是“新經濟(310358基金凈值,基金吧)政策綱要:和平時期的挑戰”。他說,“越戰的‘勝利’將給美國帶來2百萬的勞動力。國家需要在和平年代繼續創造繁榮,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要控制物價上漲,三是要和國際貨幣投機商作斗爭來捍衛美元。
在過去的7年中,每年都會有一次貨幣危機。都是哪些人從危機中獲益呢?不是普通的勞動者,不是投資者,不是那些真正創造財富的人,而是國際貨幣投機商。正是這些投機商在貨幣危機中推波助瀾并大發橫財。
最近的幾周,國際投機商對美元發起了全面進攻。因此,我下令國務卿康納利暫停美元兌換黃金。這樣做是為了維護美元的穩定。雖然如此一來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會失寵,但我們看重的是國內的勞動力和在世界上公平競爭的機會。”
那晚的講話成了里程碑。之后的8年,金價從$35/盎司飆升到$850/盎司。有分析師認為,那天晚上美元已經“被判死刑”了,只不過是死緩而已。但價格的雙軌制讓黃金重生了,刻意打壓金價注定是要失敗的。
回到38年后的當前,有分析師認為從這件事來看,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1. 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公布的財政政策有可能失效,結果是和初衷相反的。
2. 無論怎樣操縱金價,最終仍然是徒勞的。
3. 美國政府和美聯儲不是對抗通脹的,他們創造了通脹。
4. 經濟衰退期間,戰爭、社保和財政赤字將會造成“法定貨幣”的嚴重貶值。
5. 目前沒有定論,但很值得懷疑的是,尼克松總統說他的政策最終的受益人是勞動人民,而不是投機商。
相信所有的投資者都知道投資需要計劃。但執行計劃遠比制定計劃難得多。雖然大家都知道要用投資來保持資產的購買力,但投資已經變得越來越復雜。真正的投資涉及到統計學模型,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等等。我們都知道長線投資看基本面,但即使是經濟學家也不能完全搞懂基本面的分析,否則他們都去做交易商了。而就算搞懂了,真正操盤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只要試一下模擬盤就知道,獲利需要紀律。而持續穩定的獲利就更難了。
所以說到底,如果普通投資者了解股市,外匯,債券,房地產,古董藝術品等等投資就會發現,要保本和對抗通脹,投資黃金相對簡單和易行。黃金的后市可以說非常看好。它從人類文明以來就是真正的貨幣,不會成為負債。持有實物金應該成為每一位投資者投資組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