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暴跌,一貫買漲不買跌的中國買家反而出手了。據媒體報道,這幾天國內各大城市黃金熱銷,一些投資大戶甚至論斤搶購,絲毫不遜于搶房的勁頭。 揣摩國內黃金買家的心態,要分兩類區別來看,一種是消費性購買需求,另一種是投資性購買需求。 經濟學最基礎的價格——消費曲線已經很好地解釋了前者。但容易忽視的是中國黃金消費的中長期變化趨勢。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但民間人均擁有黃金不到4.6克,與全球人均20克相比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另一種投資性需求,它是基于人們相信黃金價格將長期上漲,這與過去金價不斷攀升過程中激發的短期投機購買相比,本質上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現象背后表明,社會的通脹預期已經長期化了。 普通民眾投資決策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實現家庭資產保值增值。遺憾的是,中國經濟規模盡管已躍居全球第二,股市卻無法給股民合理回報。有人做過統計,僅2011、2012兩年全國股民人均虧損4.2萬元和7.6萬元,而對比同期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1萬元和2.4萬元。兩相比較,中國的股民何其悲摧。另一方面,在長期實際負利率環境下,儲蓄、債券也不是很好的選擇。名義上的本金保障和加一點利息,根本無法抵消迅猛增長的貨幣供應量對購買力的沖擊。 有諷刺意味的是,過去十年,普通民眾在投資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恐怕要算是房子,全國房價平均上漲了5倍,一線城市核心區域上漲甚至超過10倍。有意思的是,黃金從2002年的80元/克,上漲到2011年最高的接近395元/克,正好差不多5倍。這意味著,房價以黃金作為度量尺度,其實根本沒怎么漲,變的只是貨幣的購買力。 目前,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超過100萬億元,恰恰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于不久前公布,其中的稅收條款如嚴格執行,恐使房子的增值功能大大縮水。那么對于老百姓而言,剩下相對*譜的投資品只剩下黃金,既然它跌便宜了,自然也就成為抄底的對象。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