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會議商討高油價對策,消費國呼吁歐佩克提高石油產量 □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22日出席國際石油會議 沙特阿拉伯發起的國際石油會議22日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達舉行,包括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英國首相布朗在內的36個國家的政要以及20多個大石油公司的負責人列席會議,希望通過這次高級別會議縮小分歧,尋找應對高油價的“良方”。 不過,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這次石油會議后發表的聯合公報只是一份“有關擔憂的聲明”,不大可能達到外界預期。 歐佩克內部仍存分歧 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22日宣布,為抑制國際市場過高的原油價格,下月起將每天原油產量再增加20萬桶,達到日產970萬桶,這將是沙特自1981年8月以來的最高產量。 外界此前預期,沙特將在這次石油會議上力促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產油國提高產量。 不過,歐佩克內部22日傳遞出的信息顯示,分歧依舊存在。 科威特石油大臣穆罕默德·烏萊姆21日表示,目前討論增產問題還為時過早,但他22日會前突然轉變態度稱,如果看到市場有需求,科威特將“毫不猶豫地”增產。 但同一天,歐佩克主席、阿爾及利亞能源和礦業部長沙基卜·哈利勒22日說,歐佩克反對通過增產來應對當前高油價,因為“高油價與基本供求狀況無關”。 “我們認為,市場處于(供求)平衡狀態,”哈利勒說,“價格與基本供求無關,這不是供應量的問題。” 哈利勒說,歐佩克成員國已經決定,近期不會再就油價問題舉行特別會議,而是按計劃于9月舉行例行會議。 油價上漲根源是什么 沙特石油部一名消息人士21日晚告訴路透社記者,分別來自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的代表出席這次會議,顯示國際社會在應對高油價方面日益強烈的意愿。 “我確實認為,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都有一種降低和穩定油價的政治意愿,不然他們不會到場,”這名消息人士說。 不過,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在油價上漲根本原因上存在不同看法和關切。美國等國認為,供需失衡導致油價高企,歐佩克應通過增產平抑油價;歐佩克則認為,高油價應歸咎于市場投機行為。“許多人在談論原油儲備的不確定性,為什么不談談美元的不確定性?”歐佩克主席哈利勒問道。“我們致力于穩定油價,”沙特石油和礦業資源副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爾曼21日說,“這個問題存在很多原因,我們的觀點是它需要各方在許多方面展開合作,不可能僅通過一方來解決問題。”《華盛頓郵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雖然高油價給作為產油大國的沙特帶來巨額石油收益,但同時催生通貨膨脹等問題,對沙特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沙特等產油大國同時擔心,如果提高產量帶來實際供應量過剩,那么油價可能因此一路走低。 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油價一度跌至每桶10美元左右,重創沙特經濟。 英國首相提出新方案 為彌合供求雙方在油價問題上的分歧,與會的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提出一項方案,以求結束供需兩大陣營的利益分歧,推動解決高油價問題。 根據布朗這項名為“新協議”的方案,英國等發達國家將對外資開放能源市場,沙特等歐佩克產油國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發達國家的新能源研發上。 這一市場相對原油市場更趨穩定,其投資收益能夠緩解產油國對油價下跌的擔憂。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應該獲得在歐佩克國家油田和煉油廠的更多投資份額,從長期角度提高國際市場原油產能。 根據布朗設想,新能源研發和原油產能增加將使原油達到消費國預期的供求平衡,而產油國的新能源投資收益將對沖原油需求下降以及油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通過這種途徑,我們脫離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傳統利益沖突,”布朗說,“我們需要這種途徑來解決問題,不是以供求一方獲利、一方受損的傳統零和游戲方式,而是以一種全新的共贏方式。” [新聞背景] 國際油價瘋狂攀升 據新華社報道 回顧過去6個月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走勢,用“瘋狂”二字來形容絕不過分。 ■3月1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10.20美元。 ■5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20.36美元。 ■5月2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130美元大關,收于每桶133.17美元。 ■6月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10.75美元,收于每桶138.54美元,一舉創下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最高收盤價和最高單日漲幅兩項歷史紀錄。 ■6月1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達到每桶139.89美元。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