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一次商品能源石油占35.8%,居第1位;煤炭占28%(2007年為25%),居第2位;天然氣占23.7%,居第3位,其次為水能和核能,分別占6.3%和5.8%。 因此,國際油價的走勢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巨大。 產能擴張落后于需求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最新中期石油市場報告說,在2013年前,世界石油需求增長將比以前預計的要緩慢一些,但由于產量增速同樣慢于預期,因此供求關系仍會趨緊。 1.供給增速低于需求增長。 持續的高油價并非偶然現象,其深層原因是:供給增速低于需求增長,1965-2007年石油需求增長了172%,同期供給的增速為156%,石油供應國產能擴張落后于需求。 2.需求結構表明未來需求增幅巨大。 從需求增量來看,美國僅3億人,每天卻需要2200萬桶,且原油進口率從過去23%一路提升到現在的73%;亞洲有36億人,每天原油需求量2200萬桶,中國和印度過去需求量已大增一倍,未來12至15年,需求量會再增加一倍,這些因素將會使得原油未來需求增幅巨大。 依照獨立機構enerdata給出的數據,在2007年,中國新增的能源需求占世界整個新增需求的45%(歐盟和日本的能源需求處于凈減少狀態)。 3.供給結構:歐佩克國家定價能力趨強。 國際能源署認為,非歐佩克國家原油生產將在未來兩年到達頂峰,從而使全球原油需求更加依賴來自歐佩克國家的供應。 4.潛在產能小于需求。 從潛在產能來看,1988年以前,每年發現新原油蘊藏量均大于需求量,甚至在1964年發現最大新原油蘊藏量為480億桶,當時需求量僅120億桶。 目前每年原油需求量為300億桶,新發現原油蘊藏量僅50億桶至60億桶,潛在產能小于需求。 20世紀50年代創建“石油頂峰理論”模式的哈佛大學教授金·胡伯博士曾準確預測美國的石油產量在70年代會達到高峰,世界石油產出在2005-2010年達到頂峰,之后會逐漸下降直到枯竭。 金·胡伯于2004年再次指出,世界產油量將在2008年見頂,其后產油量將急速下滑。他更預測,石油蘊藏量將在30年內完全被消耗。 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 油價上漲另一內因依然是全球各大主要央行采取了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使貨幣和信貸增速過快。而目前各國政府針對治理通脹,更多拿出的還只是價格管制、政府補貼、調查油價投機等一系列治表的方法,并以核心通脹還未上升、經濟下滑自然會解決通脹問題等說法來回避搪塞實質問題,拒絕采用治本的手段來根治通脹。 只要各國央行不采取緊縮貨幣政策,油價難以大幅下降,未來華盛頓若真的動用真金白銀(納稅人的錢)入股兩大房貸機構,勢必對目前美國已極不健全的財政造成更大負面影響,白宮難免再次激活印鈔機以應付困局,這對美元資產肯定是災難性打擊。美元持續貶值生成的流動性,還會沖向油品。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