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元持續走強力度已經超過原油價格自身慣性,因此油價不大可能出現類似前期連續數個交易日的大幅波動,未來走勢會有所緩和。 從歷史趨勢看,近十年來,國際油價經歷了三次較大幅度的周期性上漲:第一階段是1999年至2001年,國際油價從1998年12月11日的9.16美元/桶一路攀升至2000年9月8日的32.32美元/桶,漲幅高達352.8%;第二階段是2002年至2006年,國際油價在四年內持續震蕩走高,從2002年1月25日的17.1美元/桶上漲至2006年8月11日的71.45美元/桶,增幅達417.8%;第三階段是2007年至今,在美元大幅貶值及大量避險資金流入石油期貨的雙重推動下,國際油價從2007年1月18日的48.2美元/桶一路上漲,并于2008年第一個交易日首次突破100美元大關。 “9.11”事件之后,一向維護利率中性政策的美聯儲連續大幅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不僅造成美元在全球范圍的流動性過剩,而且助推了資產價格泡沫。此外,2007年夏季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美聯儲又進行了連續數次降息,進而導致美元不斷貶值。與此同時,原油價格又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成為歐佩克話柄。 那么美元因素對原油價格波動的解釋力度到底有多大?鑒于原油價格在2007年以前基本保持平穩態勢,我們選取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為樣本區間,對原油期貨和美元指數日交易數據進行定量分析。經過參數優化和模型選取之后,最終確定原油價格走勢最優擬合模型(解釋力度為0.995)。結果發現:首先,原油價格具備非常強的正向自相關特征,即前一交易日價格對次日價格貢獻系數達到0.978,表明原油價格運動慣性很強;其次,美元對原油價格的影響比較復雜,當日美元對原油價格影響非常顯著(貢獻系數為-1.74),而前一交易日美元走勢對原油價格構成支撐(貢獻系數為1.63),這表明在當日美元走低時,市場對原油價格預期產生過度反應,而在次日該預期得到較大程度修復。 結合近期原油期貨價格持續向下修正的過程,基本可以論證我們實證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即美元指數持續走高對原油價格構成強勁壓力,同時原油的慣性進一步推動其價格運行區間下移。 但油價高企更多的是基本面的供需增量失衡狀況,特別是受地緣政治局勢影響,非歐佩克主產區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來自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持續增長的需求,還有投機力量的推動。近期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大幅波動,我們認為原油價格還處在一個價值重估過程。但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價格就上漲了130%多,如果追溯到2003年初原油價格還在26—27美元一桶,同近期的高點比較那么已經漲了4.5倍。這樣的漲幅,與之關聯的產業,特別是對石油嚴重依賴的現代經濟已經吃不消!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