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顧】 11月國際原油價格延續下跌走勢,NYMEX原油指數月跌幅15%,月初在60—70美元區間稍作徘徊后震蕩走弱,一度跌破50美元,月末在股市及OPEC減產預期提振下在50美元上方持穩,全球經濟衰退仍是打壓原油價格的主要因素。 隨著亞洲及國內燃料油現貨價格持續走弱,滬油下跌需求明顯強于原油價格,本月滬油先于國際原油價格打破前期震蕩區間底部支撐,滬油指數月跌幅13.38%至2005年3月份價格水品。 油價經歷長期下跌后市場出現價格分歧, 11月滬油交易空前活躍,多空雙方參與積極性高漲,11月18日滬油成交量、持倉量、均創合約上市以來最高記錄,日內增倉量65566手,與以往主力合約持倉幾乎持平。七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147美元歷史高位跌至目前的55美元上下,跌幅逾60%,滬油亦下跌近60%,部分市場認識認為油價將就此筑底,或將迎來抄底良機。而現貨商較為悲觀,全球經濟疲軟及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亞洲及國內燃料油銷售疲軟,貿易商似乎想借期貨市場拋售現貨,以緩解庫存壓力,資金與現貨商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多空大戰。 【原油供需】 OPEC減產協議在11月份付諸實施,市場上來自OPEC方面的原油供給明顯減少,據美國能源部全球原油供需數據(11月為預估值)顯示,自2008年5月以來趨緩的全球原油供求關系可能再度緊張。不過EIA在11月12日發表的短期能源展望中再度下調全球原油消費預期,其預計,08—09年全球原油消費需求僅增長10萬桶/天,與以往不同的是EIA大幅下調了中國、拉丁美洲及中東地區等經濟新興國家原油消費預期,并且此預期建立在非OECD國家經濟不會像經濟發達國家一樣出現劇烈下滑基礎之上。供給方面,受颶風及工程延誤等因素影響,EIA預計2008年非OPEC國家供給減少28萬桶/天;對于OPEC減產EIA持較為樂觀態度,其對OPEC成員國能否嚴格執行減產協議表示懷疑,預計實際減產額為計劃減產額度的70%,即110萬桶/天。 國際能源署亦在其月度能源報告中稱,全球經濟問題大幅削弱了能源消費,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將在25年內首次接近負值,其預計200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將僅為0.1%,此前預計增幅為0.5%,遠遠低于2007年的增幅1.1%。與以往不同,該機構首次大幅下調了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原油需求預期。 國際原油供給長期偏緊,加之油價下跌之際OPEC大幅減產以防止價格繼續下滑,原油供求關系難有根本轉變。不過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原油消費需求明顯下降,市場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亦對原油消費產生負面影響,供求關系將在較長時期內趨于緩和。 【經濟環境】 進入11月,經濟衰退跡象越發明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經濟新興國家,經濟前景令人堪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其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幅將放緩至3.7%,2009年將放緩至2.2%,IMF一貫將3%作為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臨界點。當前經濟衰退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增長放緩。除了上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預期外,11月主要國家和地區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無一亮點,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經季節調整后為下降0.5個百分點,較初步統計的下降0.3%下調了0.2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第三季度繼續負增長,自1999年歐元區成立以來GDP首次出現連續兩個季度的萎縮。經合組織稱,發達經濟體第三季度GDP出現7年來的首次收縮,30個成員國2008年第三季度總體GDP較第二季度下降0.1%,同時僅較2007年第三季度上升0.9%,這是七年以來首次出現經濟收縮,OECD還將第二季度GDP下調至較第一季度上升0.1%,并較上年同期上升1.8%。中國之前亦下調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 (二)就業壓力加劇。經濟不景氣引發大規模裁員狂潮,企業一方面收縮經營規模,另一方面為了節約成本,裁員意愿強烈,僅花期因銀行就宣布裁員5.2萬人次。截至11月15日當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經季調后增加27000人,至542000人,為1992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四周平均值增15750人,創1983年1月以來的最高,遠遠高于經濟衰退時的水平。10月份歐元區失業率上升至7.6%,據估計日本亦將達到4.2%,而中國城鎮人口失業率達到4.9%。 (三)通貨緊縮壓力隱現。由信貸危機引發此次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面臨流動性不足壓力。10月份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下降了1%,為1947年以來的最大降幅,通貨緊縮壓力隱現。 經濟衰退一方面抑制了原油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嚴重打擊了市場的消費預期。受此影響,OPEC兩次減產決議均未能組織原油價格下跌走勢。當前全球經濟沒有絲毫好轉跡象,政府刺激經濟政策作用有限,僅起到短期提振市場人氣作用或成為市場炒作題材,較長時期內經濟并不看好。 【美元走勢】 11月美元呈高位震蕩走勢,美元指數月收盤較上月收高0.769點,月內一度創兩年半收盤最高,外圍貨幣降息壓力是支撐美元價格的主要因素。 經濟疲軟及流動性不足形勢下,11月6日英國、歐元區及瑞士央行先后宣布降息,英國將基準利率下調150個基點,大大超出市場預期,歐元區、瑞士亦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降息后歐洲經濟及市場信心未能有明顯好轉,降息呼聲依然強烈,歐洲主要貨幣當局亦稱存在利率下調空間。 在亞洲,本月日本央行會議雖然宣布維持匯率不變,但會后貨幣官員發表言論稱在經濟持續低迷情況下日本有必要下調基準利率,如果經濟繼續惡化,下次央行會議宣布降息可能性較大。中國11月的降息行動稍稍晚于市場預期,但降息幅度出人意料,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108個基點,為11年來最大降息幅度。 各國家和地區的降息政策對經濟提振作用有限,市場要求繼續降息來刺激經濟,美國亦稱有進一步降息可能。不過美國及日本利率相對處于較低水品,利率政策空間相當有限,在較長時期內仍將保持強勢,美元高位震蕩可能性較大,繼續給原油價格施壓。 【庫存分析】 美國能源署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油價下OECD原油庫存持續增加,第二季度OECD庫存增加40萬桶/天,上半年結束時OECD原油庫存2.6億桶,可滿足56天的消費需求。7月份以后盡管油價快下滑,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經濟陷入低迷,原油消費需求未能因原油價格回落而出現增加,8—10月間OECD國家原油庫存維持在歷史高位水平。美國能源署預計2008年末到2009年初庫存將出現回落,而我們認為這種預期與當前市場并不相符,雖然油品消費旺季來臨,但全球經濟低迷未有好轉跡象,市場消費信心低落,預計庫存消耗量有限。 從美國庫存數據看,截至11月21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連續九周出現增加,處于歷史均值水平上方;汽油庫存九周內僅有一周減少,其余各周均出現增加,亦處于歷史均值水品。庫存數據顯示,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油品消費與原油價格歷史高位水品相比,不僅未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需求不足將可能使庫存繼續增加,給原油價格施壓。 【基金持倉】 國際原油價格經歷快速下跌后,市場風險加劇,基金參與熱情下降。高盛集團宣布,鑒于當前國際原油快速回落,將退出原油交易市場。11月基金持倉再度回落至去年以來較低水平,盡管11月11日當周基金空頭資金突增,但隨后持倉量便大幅減少,不難發現,當前市場環境下,基金不愿意過多參與原油乃至整個商品,并且以短線投機交易為主。基金逃離使原油價格缺乏上漲的資金支持。 【燃料油市場】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回落,中東地區再度成為燃料油凈輸出地區,加之歐洲船貨涌入,到十一月流入貿易市場的燃料油激增,而消費卻陷入低迷,貿易商看跌情緒較重,新加坡燃料油現貨價格跟隨國際原油價格保持跌勢。月末新加坡燃料油現貨價格開始持穩,冬季來臨,韓國等增補取暖用油庫存,亞洲燃料油供給過剩的市場局面稍有緩解。 國內市場亦持續保持疲態,國產調和180cst報價月內下跌700元/噸左右,目前市場普遍報價在2300元—2400元/噸,貿易商看跌情緒下,市場參與積極性較差。 【行情展望】 全球經濟疲軟及美元強勢仍將給國際原油價格施壓,前期打壓原油價格的因素在較長時期內繼續發揮作用,加之OPEC開羅會議未做出減產決議,原油價格弱勢不改,不過當前市場環境下不能完全排除油價反彈可能。首先,原油價格從近150美元至今跌幅超過60%,近期下跌趨勢明顯放緩,存在純市場行為下出現反彈行情的可能;其次,國際原油供給長期偏緊的市場關系難有根本轉變,雖然OPEC開羅會議未宣布減產,但成員國減產意愿強烈,于12月17日舉行的下次OPEC會議做出減產決議的可能性較大;再次,眼下進入冬天油品消費旺季,油品價格亦存在聯動性上漲可能。因此,市場不乏反彈炒作題材。 亞洲及國內燃料油供給仍然相對過剩,庫存充足,價格弱勢不改,不過近期現貨價格跟隨國際原油價格企穩,一旦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反彈行情,滬油亦將轉向。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