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的成品油價格儼然成為一道風景線。在中石油一周前單方面宣布降低油價之后,中石化上海公司日前也宣布,將對旗下44座加油站3種標號汽柴油分別降價0.25元/升~0.35元/升。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中石化在上海的首次降價,而且降價幅度大于中石油,每升油多降了0.05元。 上海兩家石油巨頭的狀況比較符合雙寡頭市場模型。理論上講,當一個市場上只有兩個參與者,且提供相似產品時,才能被稱為雙寡頭壟斷市場。目前,上海共有近900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一家占據了半壁江山還多,大約有500座,而中石油擁有約150座。至于其他的民營與外資等加油站,盡管總量也有近200座,但由于多數地理位置偏遠,且加之有車族現實中的“不信任感”,實際的市場影響力非常弱。再加上成品油品質幾乎完全同質化,以此看來,上海地區的成品油零售市場非常接近雙寡頭市場形態。 對于雙寡頭市場來說,寡頭間的競爭過程固然存在,但是寡頭間的共謀才是主旋律。競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壟斷寡頭獲得了超額利潤,而消費者利益則會受到傷害。可在上海成品油市場,令人咂舌的是,兩大壟斷油企連最基本的“競爭謀和”的過程都省略了,長期以來一直默契地把油價頂在政策浮動空間的上限。唯獨此次,中石油率先打響價格戰,而中石化及時應招,似乎才讓市場看到了競爭的硝煙。 遺憾的是,這戰場上的硝煙只是煙幕彈而已。事實上,上海成品油市場上的競爭只能說是“偽競爭”。在推出價格優惠后,中石油不僅以短期促銷為掩飾,甚至指責媒體報道中石油撇開中石化獨自降價是“挑撥兄弟企業感情”。而跟進“價格戰”的中石化表面看起來價格降幅比中石油多,但在上海多達500家加油站中,參與“促銷”不過44家,且大多分布在偏遠郊區,市內絕大多數車主根本就享受不到所謂的價格優惠。 偽競爭的背后仍然是體制問題。較之于那些成熟的雙寡頭模型,國內兩大石油巨頭還擁有一個獨特的屬性,那就是兩家企業的集團公司均歸屬于國有獨資企業。也就是競爭企業的實際最終出資來源是一致的,其股東權益是一致的。換句話說,兩家公司固然在形式上構成了競爭關系,但最終的利益共同特征反而更為明顯。 有個關于商業經營的故事,講的是在一條小街上有兩家商店,賣的東西大多一樣,但是其中一家的部分商品價格始終比另一家要便宜,而另一部分商品價格則始終要貴一些。因此,街上的人們通過挑選和比較買到了便宜貨,也得到了價格比較帶來的心理滿足,兩家店鋪的經營也是紅紅火火。直到后來店老板去世,兩家店鋪同時關門,人們才發現原來兩家店鋪有地道相通,店老板原來就是同一個人。 當下的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地道相通”的兩家“競爭企業”。而讓兩家企業之所以連基本的競爭形式都缺失,就是因為在上海成品油市場上,沒有哪怕一家有些許競爭力的第三方。同時,正因為民營和外資加油站沒有規模和品牌效應,也就無法獲得車主的市場認可,自然無法成長并發展壯大。成品油市場新進入者的空間因此被扼殺在萌芽中。在成品油市場上,如果要想把價格戰玩成真的,不僅需要洞開競爭大門,還需要政策對第三方競爭勢力的扶持。只有這樣,才能夠終結“一條街道、兩家店鋪”的游戲法則。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