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的壓力顯現,短期黃金對沖通脹的需求弱化
一直以來黃金是作為對沖通脹的有力工具之一,而通縮的跡象越發明顯,短期黃金對沖通脹的作用弱化。
美國經濟周期研究所(ECRI)稱,2009年1月美國通脹壓力降至50年低點,因消費者物價面對下行壓力,該研究所為通脹率周期性波動而設定的美國未來通脹指標(USFIG)今年1月降至81.8,去年12月從85.5修正為84.5。該指標1月讀數為1958年8月以來最低,當時為85.3。
歐元區16個成員國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的升幅為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導致歐元區出現通貨緊縮的可能性比歐洲央行此前預期的更高。歐盟統計局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升1.1%,升幅不僅低于去年12月份的1.6%。
周二即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CPI和PPI數據顯示,1月CPI同比上漲1%,去年12月份上漲1.2%,而1月PPI同比下滑3.3%,去年12月份同比下滑1.1%,分析師預估中指是2.6%,超過預期。
黃金在危機中替代美元、債券和原油商品等風險資產投資作用下降
在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黃金、美元和國債成了金融市場最安全的資產投資的三大巨頭,黃金替代企業債券,大宗商品和股票等風險資產的作用顯現。
進入09年以來隨著恐慌性的心理消退,企業公司債券的回暖和大宗商品的企穩,黃金替代其他風險資產投資作用下降,而市場對風險偏好的增加加大了資金流出黃金的力度。一直以來黃金作為低風險的投資資產著稱,但是隨著進入市場穩定,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將重新選擇相對較高收益率的債券,股票和大宗商品投資,因為從歷史上看,在眾多投資產品中,黃金的收益率一直沒有跑過企業公司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
盡管貨幣進入低利率時代,但短期美元在奧巴馬實施“強美元”的施政方針的支撐下不會很快出現貶值,而且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并沒有削弱,美元難以出現大幅貶值。
從國外央行增倉美國國債就看出美元需求依舊旺盛。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周四數據顯示,外國央行在2月4日止當周增持美國公債,而減持機構債. 聯儲數據顯示,當周外國央行持有的公債增加86.64億美元至1.739兆(萬億)美元. 對于由房利美和房貸美發行或擔保的證券的持有量,在當周減少60.04億美元至8,118.03億美元. 外國央行持有的公債和機構債總計2.551萬億美元,較此前一周增加26.61億美元. 海外央行,尤其是亞洲國家央行,近年來購入大量美國債券,它們對美國公債的持有量占可交易總數的逾四分之一.中國最近取代日本成為最大的美國公債買家。
從近期大宗商品和股市來看,國內外股市和大宗商品都出現企穩回升,偏好風險高收益率高的投資者將會從黃金中撤離,投資于高收益率的商品等市場。
基金持倉和長期通脹預期支撐金價
2月以來黃金的強勢,基金拉動對其功不可沒。據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基金2月9日的黃金持有量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4.68噸,至881.87噸的歷史新高。近期該黃金ETF不斷增持黃金,屢屢刷新歷史紀錄。
而對長期通脹的預期也是市場多頭信心的來源。在全球轟轟烈烈救市以來,全球各國紛紛巨資救市,這短期會環節信貸市場,長期在構筑通脹的溫床。據彭博社2月9日報道,美國國會財政的一攬子刺激措施將使美國解決金融危機的總資本達到9.7萬億美元,這將創造新的歷史記錄,而這一數字已經相當于美國全國房貸總額的90%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