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濟下滑并面臨通縮風險時,中央政府與央行和銀監會有著共同的目標:保持經濟增長。但當經濟實現企穩回升、資產出現泡沫化時,共同目標的基礎遭到削弱。
對于中央政府來說,保增長不僅事關維護人們對經濟的信心,更加關乎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是其首要目標。而對于央行和銀監會來說,除了保持經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和防范信貸風險已逐漸地納入央行和銀監會的政策視野。從央行和銀監會的角度來說,1986-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及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對經濟造成的傷害歷歷在目。職責的本能促使它們希望能夠防止經濟泡沫化的產生。
目標的不一致將促使中央政府與央行之間展開政治博弈。在通貨膨脹沒有真正起來的時候(2010年下半年后再看),這種博弈將反復發生。但博弈的最終贏家將是中央政府。中央的意志最終將主宰央行的意志,使央行貨幣政策無法完全脫離中央來獨立實施。中央政府保增長的決心也將主導央行的調控行為,寬松貨幣政策將得以延續。直到通貨膨脹起來之后,貨幣投放失去效力,此時中央政府才可能重新與央行站在同一戰線上,開始考慮政策的真正緊縮。
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央行每次發出收緊信號都將使經濟的復蘇出現反復。而由于過早退出貨幣政策將使經濟復蘇的形勢無法延續,因而經濟的每一次反復都將使央行的過早回收變得更加謹慎,并最終拉長寬松貨幣政策的實施時間。
短期內,中央與央行之間的每一次博弈以及經濟復蘇的每一次反復都將使權益市場的震蕩加大;但寬松貨幣政策執行時間的拉長,本質上決定了流動性充裕的格局沒有改變,因而權益市場向上的趨勢并沒有改變。
對于債券市場來說:寬松貨幣政策執行時間的拉長將使債券市場進一步出現階段性的機會。總的來看,股市震蕩行情以及供求關系的改善將使下半年交易所債券市場進入建倉期,迎來上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