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我國2.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真正屬于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儲備資產的部分,僅有6000億到8000億,其余的部分不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外匯儲備資產。因此,可以考慮藏“匯”于民,即非外匯儲備資產的部分由官方儲備資產轉為企業、銀行、老百姓等持有的外匯儲備資產。該筆資金在管理和運用中,可以考慮三方面的使用,一是通過“走出去”擴大外需,形成擴大外需的新戰略和新模式,如國際營銷渠道的建設、自貿區合作等;二是將外匯儲備用于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口一些技術、設備和戰略性資源,以促進國內資產的調整,除此之外,還可考慮研究將外匯儲備用于充實社;;三是用于提升中國軟實力,如借鑒上世紀60年代坦贊鐵路修建的經驗實施對外援助等。
“對于外匯儲備,前30年我們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未來的30年我們要解決如何管理和運用好的問題!睆堁嗌f。針對近期中國減持美國國債至7764億美元,相比較5月底減少了251億美元的變化,張燕生發問說,現在持有的8000億美元國債資產一年的回報率約為2%到3%,在不包括貨幣升值貶值損益、通貨膨脹損益的情況下,這筆國債資金是否也存在重新再分配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小濟對外匯儲備持有不同看法。在“分配”外匯儲備的問題上,張小濟表示,外匯儲備資金如果要用于分配,必須通過人民幣購買的方式。他解釋說,企業和個人在結匯時,銀行已經支付了人民幣,例如,通過出口換回的外匯實質上已經轉化成了企業的利潤或投資,以及工人的工資收入等形式,無償再分配等于增發貨幣。
“一定要有一套機制能把外匯市場激活,讓大家能有動力來花外匯,不能*分外匯儲備。在人民幣存在升值壓力的情況下,藏”匯“于民做不到,企業、銀行、老百姓都不愿意持有外匯!睆埿J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