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銀行10月8日投票決定,維持英國商業銀行現有利率0.5%不變。這是英格蘭銀行連續第七個月維持利率在歷史最低紀錄,其同時宣稱將繼續保持其1750億英鎊的資產收購方案。這個投票結果結束了大家對英國可能追隨瑞典央行對銀行存款實施負利率政策的猜測。 此前,各國央行都在密切關注瑞典央行的負利率“實驗”。就在9月,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金暗示,他可能會效仿瑞典。 其實,如果不是英國媒體大張旗鼓的報道“負利率”事件,恐怕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瑞典已對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支付負利率。因為在很多國家,實際利率早就已是負數,即名義利率已低于通脹水平。瑞典央行7月2日宣布,將基準利率降至0.25%的歷史低點,同時,開始向各家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征收利息,而非支付利息,以刺激銀行放貸。根據聲明,從7月8日開始,瑞典各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的利率將降至負0.25%。瑞典此舉在全球央行開啟了先河。其實,將存款準備金利率降至負數,目的旨在懲罰那些將錢存放在央行而不愿放貸的商業銀行,從本質上說,也是超寬松貨幣政策一種形式。只不過,相比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紛紛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這一做法更為極端。自那時以來,瑞典克朗一直是全球表現最好的主要貨幣之一,僅次于利率情況與之完全相反的新西蘭元,這未免有些自相矛盾。 零利率或負利率可能會吸引投資者購買高風險資產,因為他們十分清楚:一旦經濟復蘇,這些政策遲早將會逆轉。這一說法確實是非積極貨幣政策所推崇的論點,歐洲大陸普遍青睞這種看法。但如果非積極政策導致通脹率劇烈波動,也可能會造成金融動蕩和財富分配不公。因此對于各國央行而言,通過調整利率,將通脹預期穩定在一個理想的水平上,通常是最佳做法,哪怕這有時候需要有力的政策行動。 央行對存款準備金實行負利率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00多年以前。當時,德國經濟學家希爾沃·格塞爾提出,在金融危機期間應對現金征稅,否則人們會有囤積現金的傾向。凱恩斯后來也對此表示贊同。這也就涉及了“流動性陷阱”。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此時,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簡單說來,就是指現金滯留在銀行體系內部,而無法滲透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而這正是在2001至2006年間日本所發生的情形。當時,日本央行實施定量寬松政策時,但由于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感到擔憂,日本各家銀行仍拒絕放貸。 從宏觀上看,一國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大致有三個特點:第一,整個宏觀經濟陷入嚴重的蕭條之中,需求嚴重不足,居民個人自發性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失業情況嚴重,單憑市場的調節顯得力不從心;第二,利率已達到最低水平,名義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為零或負,投資者對經濟前景預期不佳,消費者對未來持悲觀態度,這使得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杠桿作用失效。貨幣政策對名義利率的下調已不能啟動經濟復蘇,只能依*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減稅等手段來擺脫經濟的蕭條;第三,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 應該說,政府如何營造環境,讓經濟活動變得更自由、更富創造力等,都是讓經濟復蘇的要點。央行只能從貨幣角度來貢獻力量。簡單點說,就是讓人們感受到,市場上有需求,有生意可以做,錢也能貸到,因為這樣市場上星星點點的火種,才是孕育明日輝煌的基礎。 從樓市看,英國全國建房互助會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房價已連漲5個月,已升至去年同期的水平。今年9月英國房價比上個月上漲了0.9%,至此,英國普通房屋的均價為每套16.18萬英鎊。英國房屋價格持續攀升,是與最近幾個月以來一系列經濟及金融數據好轉相符的,這些經濟數據,是英國保持0.5%利率而非采取負利率的底氣所在。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