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VS“華爾街”是2013年第二季度全球黃金市場的最戲劇化的描述。當年,“中國大媽”和“印度大嬸”以強勁的購金需求合力戰勝了“華爾街投機者”。兩年后的今天,“中國大媽”的黃金消費則更趨理性,而印度仍對黃金鐘情不減。 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中國黃金消費量同比小幅下降7%(金飾需求下降10%,投資需求上升3%),印度則同比上升15%(金飾需求上升22%,投資需求下降6%)。 “由于此前股市的火爆、樓市回暖、人民幣匯率趨穩等因素,降低了黃金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觀望氣氛較強;相比之下,印度在傳統上偏愛黃金,視其為實際貨幣,加之印度盧比貶值,黃金消費十分可觀。不過,季風氣候對印度金需影響較大,由于天氣將影響農作物,一旦農業豐收,百姓手頭富裕便會購金。”WGC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印度對于黃金的偏愛更體現在民間。印度財政部5月6日提交國會的文件顯示,目前印度央行共持有黃金557.75噸,而印度民眾則持有超過2萬噸黃金,幾乎是央行儲備的40倍。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其每年進口黃金約800噸~900噸,中國位列第二。 總體而言,WGC對于今年中國的黃金消費需求表示樂觀,認為盡管飾品消費第一季度有所小幅下降,但4、5月表現仍較為可觀。當前,WGC尚未公布二季度黃金消費數據。根據WGC預測,2015年世界全年黃金消費量將達約4100噸~4200噸。 在“西金東移”的大背景下,中國也進一步參與到了國際金價定價機制中去。 此前,中國銀行成為首家參與倫敦金銀協會(LBMA)黃金價格定價的中國商業銀行,而倫敦洲際交易所(ICE)表示,預計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將加入LBMA黃金價格的定價。 “這一行動充分體現了東方在黃金市場的聲音正在加大,‘東金西移’的結果已實際反映在了定價權上。由于東方本身的實金需求就已經占了全球一半,因此將這一需求反映到定價機制里去是很重要的,相信未來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資銀行也會陸續參與其中。” 中國是世界最大黃金進口國,和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但多年來,中國的黃金行家們一直在抱怨,近一百年來,倫敦金定價機制主體均為歐美銀行,中國在金價上只能跟從倫敦和紐約市場。王新認為這一局面將會扭轉。 總體而言,盡管那場觸目驚心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7年,人類天生的忘性使得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功能略顯褪色,加之黃金近期走強趨勢并不顯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臨近也讓美元進一步走強的預期升溫,似乎一切復雜信號消磨了各界對黃金的興趣,但可以確定的是,由于“西金東移”的大趨勢、黃金“不可磨滅”的性質,加之以亞洲為代表的全球央行正不斷積累黃金儲備,黃金的特殊魅力或將永久持續。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