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宗商品而言,最糟糕的日子或許還沒有到來。上一次大宗商品指數處在如此低的水平時,蘋果公司(Apple Inc.)最暢銷的商品還是臺式電腦,當時可以用法國法郎或德國馬克購買。 外媒撰文稱,假如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給商品超級周期的“棺木”敲上了第一顆釘子,則美聯儲就將負責釘上最后一顆釘子。 追蹤22種原材料表現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從高峰回落三分之二,觸及1999年來最低水準,意味著市場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Commodity Super Cycle)回到了原點。 今年彭博大宗商品指數恐連續第五年下跌,為1991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長跌勢。 在本輪超級周期中,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時間超過了以往周期的平均水平。 事實上,花旗集團早在2013年4月給由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敲響了“喪鐘”。今年中國經濟恐將創下25年來最低年度增速。 中國制造業者對煤炭、原油和金屬的急切需求推動大眾商品市場走出持續近10年的大牛行情,直至2011年結束。 管理330億美元資產的公司Allan Gray Ltd.副首席投資官Andrew Lapping說:“中國工業化人口達到13億,這個規模在以前從未出現過。然而這并不會無限制持續下去,能消費的也就這么多。” 多數投資者預計美國將于12月實施2006年來的首次加息,該預期助推美元兌包含10種主要貨幣的籃子今年已上漲9%左右。 強勢美元令多數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走勢“雪上加霜”。美元走強削弱了全球原材料買家的購買力,也使得債券、股票等其他資產更具吸引力。 周一一項追蹤原材料價格的現貨指標觸及逾六年低位,而另一項衡量工業類股票的指標則在9月29日觸及2008年來最低。 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Jacks在上月曾表示,商品生產商正在遭受幾十年以來最長的跌勢,但在未來長達24個月的時間里,礦產商、農戶和產油企業或許都無法盼來大宗商品價格的底部。 Jacks對超過160年的價格走勢進行了研究,從黃金到棉花,從石油到銅,覆蓋方方面面。他認為,可能要等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價格才會出現持續的反彈。 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國際大行也預測,投資者還需要等待較長時間。 現任職于波士頓的東北大學的經濟學家Bilge Erten和哥倫比亞大學的Jose Antonio Ocampo在2012年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進行的一項分析顯示,1865年至2010年間,世界經歷了四次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 他們分析發現,在當前的周期之前,上一次峰值出現在1973年,隨后是長達26年的除原油外的商品價格下跌。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