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最近的走強跟美國經濟形式好轉以及歐洲經濟不景氣有相當大的關系。美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指數都高于市場預期,顯示經濟有所好轉,6月份NAR成屋簽約銷售指數月率上升5.3%,房屋銷售數據大幅上升,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持有樂觀態度。同時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赤字減少至567.7億美元,低于5月修正值592億美元,也遠低于華爾街620億美元赤字的預期;貿易對美國第二季度GDP的貢獻率為2.42%,6月出口月升4.0%至1644.2億美元,為2004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種種跡象顯示美國經濟有望逐步擺脫次貸危機的陰影,開始向好的方面轉化,同時一些歐洲數據顯示歐洲經濟出現惡化跡象,使得美元兌歐元大幅走高,而歐元在美元指數中占據重要分量,這些因素使得美元近期大幅回升。另外,美國大選越來越近,如果執政黨出現更替,那么新的執政黨采取的政策可能會跟目前的黨派有所區別,市場預期強勢美元可能會再度重提,因此這也是美元指數走強的原因之一。
筆者認為,后期原油價格在很大程度上仍會跟隨美元走勢,而后期美元走勢的關鍵因素在于美國經濟能夠持續走好。目前來看,盡管一些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有好轉跡象,道瓊斯指數最近連續走強就是證明,但是美國次貸危機能否再度深化仍是疑問。另外,以及有人預計優質抵押貸款領域隨著房價不斷下滑也肯能出現問題,而優質抵押貸款規模相比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資訊,行情)規模更大,一旦出現問題對經濟的沖擊會更大。所以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好轉仍是未知數,僅僅*一些經濟數據來判斷美國經濟開始回升是不客觀的。后期應該重點關注美國道瓊斯指數的走勢,這是反映美國經濟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二、供需領域從根本上制約油價漲跌
盡管原油需求強大,特別是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需求增長很快,但是油價大幅走高直接影響了原油的需求。據國家海關總署8月22日公布的數據,中國7月原油進口量同比下滑7.02%,中國7月進口原油1379萬噸。中國石化在我國進口原油市場上占據半壁江上,最近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中國石化將暫停汽油以及柴油的進口。可見高企的油價以及經濟增長減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對原油的需求。
據海灣新聞網最新報道,伊拉克石油部長近日說,目前全球的石油供應可能略超過需求,石油市場供求相當,甚至供應略多于需求。他拒絕預測9月份即將舉行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會議是否會決定減產,他說減產要首先參考市場數據。而一些歐佩克成員國的部長表示,如果油價繼續下降,該組織可能減產。委內瑞拉石油部長22日說,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維持跌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會考慮削減產量。他說歐佩克需要評估油價下跌否變成了下跌趨勢,然后才會就調整產量作出決定。歐佩克定于9月初舉行會議,他說不能排除降低產量的可能性。
有關信息顯示,國際原油價格跌至每桶115美元以下,可能會促使一些歐佩克成員國建議考慮調整產量。這也是原油期價跌至111美元出現企穩反彈的原因之一。因此,后期隨著油價走低,歐佩克成員國的減產行為一旦成為現實,將會成為油價反彈的動力之一,但是能否扭轉油價跌勢仍需觀察。
三、基金持倉的變化直接影響了油價漲跌
盡管市場認為油價大漲可能受到某種投機力量的操縱,而且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也進行了調查,但是仍沒有證據證明油價大漲是人為操縱造成的。不過投資基金在原油市場上的行為對于原油期價的短期漲跌有著很大的影響。本輪油價下跌以來,伴隨的是基金持倉的變化,8月5日的CFTC持倉數據現實,當周投機基金在原油市場上多頭持倉減少4290手,空頭持倉增加600手,凈空持倉增加4890手,達到5550手,而當期原油期價大幅下跌。最近一期基金持倉(截至8月19日)數據顯示,隨著美元指數滯漲,投機基金再度回到原油市場,開始增持多頭,當周基金在原油上多頭持倉增加12254手,空頭減少8535手,基金凈多單增加20789手,達到11659手,再次成為凈多持倉,隨著基金增持多頭,原油期價出現了小幅反彈。
綜上所述,8月份油價在美元走強以及供需前景不明的影響下持續走低,但是基金的回補也引發油價出現反彈,不過上方壓力重重。展望后市,美元指數的漲勢暫告一段,后期能否繼續走強仍需關注美國經濟形勢以及歐洲經濟情況,而供需方面,如果油價繼續大跌,那么歐佩克很有可能減產,這也會限制油價的跌勢,而基金持倉的再度增加多頭也顯示油價在100美元附近有著較強支撐作用。因此,后期油價有望在100美元到120美元這個區間進行整理,待基本面形勢明朗之后回再度選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