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供需關系變化無疑是最終決定商品價格的因素。從需求角度來講,原油是作為整個工業品的原燃料,其最終產品延生至經濟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因此,中期內(5-10年)決定原油需求的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全球經濟活動周期。今年7月11日國際原油價格沖至14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后,之后的3個半月時間原油價格開始急速下跌,至10月底價格回落幅度達到54%,而其中10月份單月的跌幅為32%,創出了歷史最大單月跌幅。國際原油價格過山車似的起伏,其中當然有國際大玩家炒作的因素,但是全球經濟蕭條需求放緩也構成了油價從高位急速回落的原因。
1.世界原油消費
從上圖全球原油消費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與往年相比,今年原油需求及明年預測消費曲線趨于平滑,說明需求增速放緩。2008年全球原油消費預計為8613萬桶/天,其中中國消費占810萬桶/天,美國消費占1985萬桶/天,其它國家消費為5828萬桶/天;2009年全球預計原油消費為8692萬桶/天,其中中國預計消費占842萬桶/天,美國預計消費占1975萬桶/天,其它國家預計消費占5876萬桶/天。
EIA將明年石油日需求將增加79萬桶,增幅9%。不過該機構已表示,下周發布的最新預期可能會把上述增幅砍掉一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家,但是由于次貸危機造成的經濟衰退,導致了需求負增長。從圖表看美國已經連續3年需求增長為負,并且從美國EIA預測數據看未來2009年美國原油需求仍是為負增長。
不僅EIA將未來原油需求下調,最近幾周瑞士信貸、摩根大通和瑞銀紛紛預計明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將較今年的8600萬桶下降約30萬桶。瑞銀還預計今年的需求也將下滑。雖然幅度可能不大,但這將是1983年以來全球石油需求首次出現萎縮。
2.世界原油產量增長
上圖反應了近兩年的全球原油產量增長及2009年全球原油產量預測,從圖表看較2007年OPEC國家的原油產量2008年增加了168萬桶/天,但是EIA預測明年OPEC國家原油產量將在今年產量的基礎上下調17萬桶/天。目前,EIA預測2008年全球原油產量為8588萬桶/天,2009年為8679萬桶/天。
從EIA發布的數據來看,全球原油供需面基本平衡,因為產量永遠是根據需求而變動的。從目前機構提供的非預測數據看,確實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原油需求量在遞減。以美國為例10月份燃料日均需求為1890萬桶,同比下降7.8%;汽油日均消費量同比下跌3.4%,至890萬桶;殘渣燃料油(資訊,行情)日均需求同比下降31%,至42.6萬桶。與國際油價直接相關的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已經連續6周增加了,這也間接說明了需求放緩。
我們來了解一下近期美國公布的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美國2008年第三季度的GDP按年率計算下降了0.3%,為200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占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開支下降3.1%,為28年來的最大降幅,也是自1991年年底以來首次下降;美國10月份ISM數據為43.5,同比下滑13.86%;美國10月份非農就業人數下降24萬人,降幅高于預期,為連續第十個月下降,將今年失業總人數推至120萬人。而失業率飆升0.4個百分點,至6.5%,為1994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些黯淡的經濟數據證明美國經濟不可避免進入了衰退周期,正是由于疲軟的經濟導致投資者對原油市場投資信心缺乏。從10月初至月底油價跌幅創出單月之最以來,11月初油價開始橫盤整理,但本周四油價突破盤整區間向下,因此在經濟數據不支持油價上升的情況下,油價下行的趨勢還未改變。然而,就如之前所說供應永遠隨需求而變,因此即便是在全球經濟衰退之際,OPEC等主要產油國會作出相應減產對策,加上各國都相繼出臺救市方案,因此油價可能會在60美元左右繼續盤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