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過近十年的緊張局面后,我國的能源供求矛盾正趨于緩和,這將有利于國家在能源領域進行包括能源體制改革在內的相關調整。 昨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思強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做出如上表示。 正在全球蔓延的經濟危機已經給中國的能源產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目前中國的能源供應正由持續偏緊向短期相對過剩轉變。 據王思強介紹,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國內能源需求增速正在下降。用電減少的局面正由東部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西部省區蔓延,部分省區的用電量下降幅度甚至超過三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也在同日透露,中國目前約有30%發電設施處于閑置狀態。而最新的統計則顯示,今年10月,中國的成品油需求增速較前三季度平均值下降了三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今明兩年,煤礦、電廠等能源供應企業在建和待建規模還比較大,這些企業建成后,將進一步提高中國的能源供應。 王思強透露,近期,為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方針,能源局決定開工建設產業拉動大的一批能源項目。 下周一,一個投資額超過400億元的寧東煤電化工基地將在寧夏開工,建成后將新增44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此外,投資將近700億元的廣東陽江6臺百萬千瓦時核電機組、投資達到1400億元的西氣東輸二期的干線工程等,也都處于建設中。 “能源形勢有可能進入新一輪相對過剩。”王思強說。 不過眼下的形勢,也為中國能源行業解決深層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在王思強看來,本次危機為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產業升級、促進清潔高效能源發展提供了條件。 核電、風電、水電等可持續能源將在未來的中國能源格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根據此前制定的中長期規劃,到2010年,中國的核電規模將達到4000萬千瓦。但王思強透露,根據現在的發展進度,2年后中國的核電將肯定超過這個規模。 風電是優化當前能源結構的另一重要力量。據王思強介紹,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已明確提出,要“再造一個風電三峽”,期望到2010年以后每年增長1000萬千瓦時以上。 此外,水能、生物質能以及現有能源品類的高能效使用等,也都在有關部門的考量中。 王思強還表示,經濟危機同時也為綜合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環境。“只要我們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就一定能在逆境中培養有利因素,捕捉和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確保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王思強說。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