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的大幅下滑對航企本是好事,但部分做了大量燃油套期保值的航企則因此背上了包袱。 上周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桶,中國國航公告了在燃油套期保值上繼續擴大的巨額損失,截至10月31日約31億元。目前受困于燃油套期保值的不止國航,為鎖定未來油價成本,國內三大航企和國外大型航企都有燃油套期保值經歷,但目前是否仍像國航一樣持有大量“看多燃油價格”的套保合約還沒有公布。 國航目前持有的套保合約于 2008 年7月間訂立,期限最長至2011 年。7月正值國際原油價格處于高峰之際。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12月合約7月1日價格為142.47美元/桶,于7月11日漲至148.60元/桶的高點,但隨后開始了巨幅下跌。10月31日該合約收盤價為67.81美元/桶,跌幅高達52.4%。截至上周五該合約收盤價為49.00美元/桶,較10月31日跌去27.7%。這也意味著,目前國航的公允價值虧損額度又有所擴大。 不過,國航董秘黃斌昨天告訴本報,此前做的套期保值合約6月過期,目前持有的還沒有到期,因此公司沒有發生實際現金損失。 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給航企造成普遍損失。東航三季報顯示,其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期末余額為-270806千元,而年初余額為20425千元,增減比例為-1426%。該季報在注釋中稱,由于原油價格的變動,導致了公司的航油期權虧損。本月初,香港國泰航空曾公告稱,截至10月31日公司燃油對沖合約未變現的以市值計價虧損估計為28億港元,最近法航-荷航集團也公告稱,由于燃油套期保值縮水,公司第二季度利潤下降96%。 不過,套期保值對于航空公司而言是控制成本必需的手段。國航公告稱,燃油成本今年以來已占總運營成本40%以上,公司訂立燃油套期保值合約的目的,是通過金融工具的運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鎖定燃油成本,盡可能避免因燃油成本上升帶來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航上一輪套期保值合約到期的6月前,套期保值幫助國航抵消了上半年燃油成本3.13億元。 對于如何處理套期保值合約,黃斌昨天稱,目前不可能斬倉,否則浮虧將變成實際虧損,公司在密切關注未來油價走勢。 三大航近兩年都從事過燃油套期保值,去年南航在套期保值上曾收益6000萬元,而東航也有上千萬元收入。不過,目前這兩家航企還沒有公布持有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約是否到期。一家國有航企的高層告訴本報,在合約到期前,燃油套期保值并不是真正的虧損。航企可以用套期保值來化解風險,但將多少比例的航油用量進行套保及對趨勢的專業判斷,是決定操作套期保值的企業化險為夷還是險上加險的關鍵。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